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记 >> 浏览开封

千年古刹大相国寺(图)

2015/12/25 15:55:05 点击数: 【字体:

 
 
  阅读提示它位于古城开封的闹市区,曾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的宅院旧址;后来成为佛教圣地,北宋时期作为皇家寺院,更是达到了辉煌的顶峰;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结识鲁智深,曾发生在这座寺院的菜园。它和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汝州风穴寺齐名,并称中原四大名寺。这便是千年古刹、文化名寺—开封大相国寺。
 
  千年古刹北宋时期达到鼎盛
 
  “大相国寺的布局采用宫廷式建筑风格,由南向北,沿着一条中轴线整齐排列开来,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殿宇,还有目前正在修建的资圣阁。然后两边对称,有钟楼、鼓楼,东西厢房等。”开封大相国寺僧值(古称“纠察”,主要管理寺院、维护寺院规章制度等)源树法师说。
 
  据源树法师介绍,大相国寺原为战国时期信陵君的故宅。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当时叫“建国寺”,后来毁于战火。公元712年重建,唐睿宗李旦为了纪念自己由相王登上了皇位,便赐名为“大相国寺”。
 
  北宋时期,大相国寺成为皇帝平日观赏、祈祷、寿庆和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它历经多次扩建,地位也日益提升,并达到鼎盛,成为当时开封最大的皇家寺院。源树法师介绍说,那时的大相国寺管辖着六十四禅、律院,占地540亩,“面积是目前大相国寺的20~30倍”,有千余名僧人,是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寺内高僧讲经,名僧云游,更是中外佛法的交流中心。“所以古人称赞‘大相国寺天下雄’绝对是名副其实。”
 
  明朝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大相国寺在一次人为的黄河决口中被大水淹没。清朝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和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皇帝曾两次下诏重修。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黄河决口,大相国寺再遭厄运,损毁严重。
 
  《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绝大多数人知道大相国寺,是源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小说中脍炙人口的故事—“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让许多人记忆犹新,也让大相国寺更具神奇色彩。北宋时期,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在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而后因难守寺院清规,投奔大相国寺安身。鲁智深来到大相国寺之后,被安排在菜园做看守,为了收服一群经常来偷菜的泼皮,他将菜园里的一棵垂杨柳连根拔起,恰逢“豹子头”林冲从此经过,两人相见恨晚,并结为异姓兄弟……
 
  现如今,当你走进千年古刹大相国寺,山门后、鼓楼前,便立有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铜像。“这些年来,许多到大相国寺参观的游客总是会问我们,‘当年鲁智深看守的菜园到底在哪里?’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的大相国寺不仅有中心寺院,还有若干下院分布在四郊。”源树法师说,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以及《水浒传》中的描述,鲁智深看守的菜园应该位于现在开封的西北郊。在不久的将来,菜园有望得以复建,呈现在游客眼前。
 
  镇寺之宝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供奉在八角琉璃殿(也称罗汉殿)内的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大相国寺的镇寺之宝,源树法师告诉记者,“它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6.6米,共有四面,周身贴金,每一面有6只大手,两侧有呈扇形分散开来的200多只小手,共计1048只,每只小手的手心都有一只慧眼,因此得名。
 
  据源树法师介绍,这座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由当时一位民间艺术家,用一棵完整的白果木(即银杏木)精雕而成,“耗费了这位艺术家48年的心血”。
 
  千年美景汴京八景之“相国霜钟”、“资圣熏风”
 
  “青女飞霜放晓晴,禅宫漏尽巨钟鸣。惊音怒吼三千界,蝶梦惊回百八声。”这是清代人无名氏所作的大相国寺题咏。
 
  大相国寺有钟、鼓二楼,位于东侧的钟楼内,至今还悬挂着一口铜铸大钟,大钟高2.66米,重达万余斤,为清朝乾隆年间所铸,也是大相国寺的珍贵文物。汴京八景之一的“相国霜钟”指的就是钟楼里的这口大钟。源树法师介绍道,每到秋、冬季节里的霜天,敲击钟楼内的大钟,其发出的“嗡嗡”响声雄浑洪亮,可以传得最远,传遍开封全城,故有“相国霜钟”之称。
 
  源树法师告诉记者,大相国寺每年都会根据不同的节日举行放生、斋天、诵经、祈福等佛事。例如,每年除夕之夜都会举办“烧头香撞钟祈福”活动,“为国家祈福,为百姓除去烦恼”。2008年,大相国寺首次将新年祈福的“撞钟权”进行拍卖,并将这笔善款全部捐献给了当年遭受雪灾的群众。
 
  除了“相国霜钟”,“资圣熏风”也名列汴京八景之一。“资圣”指的是大相国寺内的资圣阁,它曾是开封最高大的建筑、中国历史上佛寺第一高阁,“阁高三百尺(约合现在90米)”,唐代时毁于雷火,明代又因黄河水灌开封而毁于水害,从此不复存在。
 
  2010年,资圣阁开始重建,建成后将成为开封地标性建筑。
 
  国家“非遗”大相国寺的梵乐
 
  “大相国寺是文化名寺,尤其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在此斗茶、吟诗、赋词、听琴,是政治、商贸、社交、文化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大相国寺梵乐团的源德法师说,梵乐又称佛乐,主要是以“提升道德、善化信众、祥和社会”为目标。
 
  大相国寺梵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寺院开山便有记载,至唐代天宝年间,大相国寺已出现完整的乐队,至唐代大历年间,已将梵乐演奏定为制度,开坛讲经必由乐队献乐,以示庄严、虔诚。“到了北宋时期,大相国寺还出现了两个音乐场所—供名人雅士欣赏梵乐的‘维摩院’以及供一般大众欣赏梵乐的场所‘乐棚’,北宋大相国寺的佛乐团最多时有近300人同时演奏,足见当时的辉煌。”源德法师说。
 
  2002年,为使大相国寺历史上极负盛名且失传已久的梵乐重光再现,承载着历史积蕴的大相国寺梵乐团恢复成立,并开始致力于大相国寺传统梵乐的挖掘整理,经发掘整理诠释百余首梵乐,汲取了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的精华,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让空静舒缓梵乐重现辉煌。此后,大相国寺梵乐团曾多次走出寺院,参加国内外重要佛事活动及社会慈善活动的演出,无不令观众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大相国寺梵乐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相国寺的隆江法师同时被评定为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相国寺梵乐的代表性传承人。“经过我们精心、刻苦训练,目前大相国寺梵乐团能参与演奏的僧人有25个。除了传统的编钟、编磬等乐器,我们还有两种特殊的乐器—锡管和筹,都是我们大相国寺的僧人代代传承下来的。”源德法师说。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游多多旅行网(2011-08-0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