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国寺记(2)
2014/2/21 12:32:04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我很喜欢下面的一个小故事:
小和尚问老和尚:“什么是佛?”
老和尚说:“什么?”
小和尚走到近处,大声问:“佛是什么?”
老和尚倏地伸出手,捏住小和尚的鼻子,小和尚憋得满脸通红。
老和尚问:“现在你懂了吗?”
这就是佛教文化的精微之处:你不需要知道佛是谁,只需要知道你自己是谁。
吴带当风
我们告别了铁和尚,继沿大庙的中轴线前行,全然不顾两边的晨钟暮鼓,径直到了天王殿。殿中新修的四大天王倒也周正,就是少了点神采,全然没有当年大相国寺风云际会、巧夺天宫的风华。实在想不出,这就是引得历代能工巧匠“仰而观焉,立极则坐,坐极则立”的大殿。只能放来想像的翅膀,再次梦回唐朝。
在唐宋那段鼎盛的日子里,大相国寺不光是落落风尘中的一方广场,更是众多文人雅士心中的圣地。从唐代的大书法家李邕,到宋朝的画家张择端;从一代名相寇准到千古一人的苏东坡,都在这里留下过一串串的故事,但最吸引人的还是“画圣”吴道子的故事。
刚刚出道的吴道子,在老师张僧繇引荐下到了大相国寺,老方丈于是同意让他在这里画一幅壁画,(这个经历就好像几百年之后,米开朗基罗到了西斯汀教堂一样)。吴道子深感在藏龙卧虎的大相国寺留墨非同一般,数月下来竟没敢动一笔。直到一个皓月当空的夏夜,久久求索的吴道子在的月光下踯躅,忽地看见自己飘动的影子。他仰望苍穹,只见当空的明月正射出万道光华,于是聚心头的神思一下子喷涌而出。吴道子快步跨入大殿,在壁前笔走龙蛇,时间不长,一副飘飘而至的《文殊维摩菩萨像》惊现大相国寺。次日清晨,老方丈与众僧一进此殿,忽觉凉风习习吹散了多日来的酷热,定睛一瞧,这风竟乃画中菩萨的衣带所生。老方丈不禁惊呼:“真乃神来之笔,吴带生风。” 吴道子也因此画名扬天下,被誉为“画圣”。
天王殿后是大雄宝殿,也是相国寺的主殿,因其气势恢宏,被誉为“中原第一殿”, 殿内供奉的是横三世佛,佛的背面,是一组观音的浮雕,表现的是“独占鳌头”的故事,只是故事的主角从魁星变成了观音,一直想不出是何原因,难道开封这地面上,观音还分管教育文化、金榜题名?那文殊菩萨、魁星禄神岂不是得不到了香火?
千手观音
中轴线上的第三个佛殿是罗汉殿,八角造型,俗称“八角罗汉殿”,造型独特,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可谓独一无二。附檐周围游廊环绕,殿中一院,有八角亭耸立。这八角罗汉殿还是大相国寺为数不多的几件躲过了乱世战火的清代建筑,当地还有句歇后语,“八角殿,是老和尚的帽子——平不塌”。八角罗汉殿内供奉的是如今大相国寺的镇寺之宝——千手千眼观音像。
八角亭中的这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高三米多,面色安详,眉如弯月,眼透灵光,浑身上下充满着幽雅静谧的美感。无论站在哪个方位上,都能清楚地看到她那端庄、秀丽的面容。传说,这立像是乾隆年间由民间的一位老艺人穷其一生,用一株完整的银杏树雕刻而成,佛像四面造型各有不同,每面各有六只大手及呈扇状分布的小手三至四层,每只手掌中均画有一眼,共计一千零四十八只眼,民间俗称“千眼千手佛”。此造像不仅材料珍贵,雕工更是精巧,可谓鬼斧神工,甚是神奇。而关于千手千眼菩萨,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这千手千眼观音是妙庄王的第三个女儿,但国王非常的不喜欢她。后来妙庄王得了重病,医生给他开了一个奇特的方子,但必须要有亲人的一支手和一只眼为药引,才能治愈。于是国王问遍了自己的三个女儿,长女、次女都不愿意,只有被父疏远三公主愿意,她却毅然地为父断手剜眼。妙庄王服后,病果然好。就连远方的佛祖都被公主的善良孝道后感动,于是渡公主成佛,并赐给她千手千眼。” 《楞严经》上说:“观世音菩萨以圆通修证无上道故,能现众多妙容,由一首三首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由二臂四臂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陀罗臂;由二目三目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 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20位聋哑演员演绎的一舞《千手观音》感动了整个世界,而舞蹈的灵感正是来自于大相国寺的这一尊千手千眼观音。八角殿内的千手观音,自是无价珍宝,但围绕罗汉殿四周的几百座雕像却是画蛇添足之俗物。其做工之拙劣,简直是惨不忍睹,而且是关公战秦琼,全无章法,“关公与韦驮成了观音的左右护法”,强烈建议全部拆除。
中轴线,最后一座二层建筑是“藏经楼”,大相国寺历经水火之苦,战乱之祸,致使藏经楼没有留下什么宝贵的经书与文碟,不由让人心痛。
走出佛音徐徐、佛香袅袅的大相国寺,再次走入了熙攘叫卖的人群中,这时寺内悠远的钟声响起,这钟声刺破了纷纷攘攘的闹市,一直送进我的耳中,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仍在讲述着大相国寺不老的传说。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开封旅游网 200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