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校园内正在阅读的学子
书店街北口的牌坊
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童年和少年的记忆中总少不了一个身边的小书店。即使它们再简陋,那里也曾是自己精神的乐土,成长路上沉默贴心的良师益友。而对于开封这座古城来说,书店街更是这座城池的文化气质所在。这是我国唯一一条以书店命名的街道,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它就像时光酿制的一坛琼浆,书香墨香中尽显儒雅。在4月23日第二十一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大河报记者重新探访这条著名的世界古街,却发现这里已与开封老人儿时记忆中书墨溢香的场景有所不同——书店街已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浓浓的书香已渐渐消失……
回顾前世:
在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中,关于书店街有着这样的描述。
“世界上只有两条以‘书’命名的街道,一条是日本东京的神田书街,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另一条就是中国开封的书店街,书店街的历史可追溯到千年前的北宋。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现在的开封书店街一带是东京城里最繁华的街市,交易的商品主要有书籍、字画、古玩、衣物以及中药等。到了明代,书店街易名为‘大店街’,与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的鼓楼相毗邻,经营品种仍然以书籍、文化工艺品及文房四宝为主,店铺云集,文化气氛浓郁,是全城最繁华的商业区。
清代街内多为经营笔、墨、纸、砚和图书的店铺,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则由大店街正式改称为‘书店街’,这一名称沿袭至今,有近300年的历史。后来,书店街以中部的十字路口为界,南北分别称名。现有几十家书店设于该街,余为经营文化、体育用品的商店,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潜心研究开封地方史长达20年的文史研究者刘海永告诉记者:“在20世纪30年代,书店街已经誉满全国,成为中原著名的文化一条街。两边书店密布,一家接连一家,有开明书店、大东书局、百城书馆、龙文书局、儿童书店等。”刘海永表示,当时的书店街,是全国书刊、纸张和文物的主要集散地之一,与北京的琉璃厂齐名。2011年,作为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的标志性项目,开封市政府对书店街进行了综合整治。“经过改造后重新开张的书店街,保持了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门楣飞檐古色古香,招幡匾额藏于树后,依稀透出昔日的气派。整条街上共有商户200多家,其中大小书店40多家、文化用品商店100多家,仍保持着书店聚集的文化形态。”
“书店是书店街的最大特色,琳琅满目的图书让人有置身书海之感。千百年来,书店街于繁华喧嚣中与书为伴,浓浓的书香氤氲在这条小小的街道上,令人神往。”听着开封老人儿们的回忆叙述,仿佛能看到“一走进书店街,古色古香的感觉迎面扑来,就像走进了遗存千年的书院”的记忆画面。
探访今生:
仅十余家营业,顾客没有店员多
带着“书香扑面”的画面,上个周末,大河报记者再次走进书店街,却有些遗憾地发现,这条世界著名的千年古街正在一点点地失去它的书墨芬芳。
下午5点,本报记者伴着春日暖阳由北口进入书店街,希望在夕阳西下之时在这里感受文化、触摸文字纸张。尽管这条街一直以经营书籍字画、文房四宝而闻名;许多店铺确有造型别致的木雕装饰,结实厚重的雕花木门、精巧华丽的各式格窗、拙朴凝重的横额牌匾;还有杏黄缎底镶红火焰边的店铺旗幡随风招展,辉映成颇现古城风貌的独特街景。
但由北向南走完这条书店街,挨户细细查来,对比2011年的40余家书店,现在全街只有14家书店营业,街面上嘈杂的叫卖声将书香取代。
记者一一走进如今撑起“书店街”百年老号的这14家书店,发现他们无论店面大小,几乎全部是已经营数十年的“跨世纪”书店。
与火爆叫卖的吃喝玩乐沿街现代化商铺不同,这些传统书店都在静静等待访客。任意走进一家,均呈现出相同的场景——顾客没有店员多,杂书没有教辅书多。
在此街规模最大的书店“新华书店”大楼中,一楼大部分区域出租给售卖通讯设备、儿童玩具的商家。其他图书区鲜有人光顾,零星几位家长在给孩子买书,两三个小朋友蹲在地上翻着书本。一位正在寻找天文知识科普书的张先生表示,上世纪90年代,书店街几乎是每个热爱阅读的开封人必到之处,每个周末大小书店里都挤得转不过身。“而如今,对比书店内外更多的‘低头族’来说,让他们低头凝视的,已不是书本,而是手机。”
对比书店街中传统书店的冷清,距离这里几公里之遥的一家综合性书吧内,这个时段正生意红火,十余名顾客有的浏览书目,有的边喝咖啡边看书,悠然自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书吧不仅书多,还能提供甜点、饮品,还可以举办小型聚会。“与传统书店只提供书籍的单一性不同,我们这里的时尚装饰和丰富服务,能吸引更多爱读书的人。”
困境突破:
提供多元化服务,期待扶持政策
喜欢阅读纸质书的成女士最大的遗憾是在城市里越来越闻不到“书香味”。“到书店街淘书,扑鼻而来的都是香肠味、蛋糕味,喧嚣的环境对爱读书人来说,简直不愿进入。”而在同样爱书的王先生看来,读书的环境固然能促进阅读,但习惯更重要。“国外车上看到很多人读书,但在开封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少。”王先生认为,要把读书当作生活的状态,是寻找一种安宁的、温馨的,甚至是跟自己对照、对话的过程。
对此,在书店街仅存的十余家书店老板坦言,无论纸质书或者用手机电子阅读,都是很好的,开封要培养全民阅读习惯,特别是培养青少年养成读书的习惯。“但对于我们来说,传统书店如今拼不过综合性书吧,实体书店销售拼不过网购,干这一行真的是在苦苦支撑。”
一位从上世纪90年代就在书店街上经营的书商回忆称,书店街的修缮主要是三次,一是1986年的大规模改造;二是在2004年书店街进行过整修改造;三是2011年,书店街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街景综合整治。经过这几次大的改造,保持了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朴素淡雅,古色古香,被称为“文化一条街”。“但随着多次的改造和传统书店的微利性,书店街几乎已经丧失了书店聚集的文化特色。”
“此外,现在已然‘读屏时代’代替了‘读纸时代’,阅读新形式的出现更进一步冲击了传统书店。”保持阅读习惯近三十年的市民孙先生表示,书店街记忆虽在,书香难存。“书店街能否重现芳华?这关乎着开封古城的文化和每个市民的阅读与生活。如果连书店街都没有了书店的身影,我们的生活到底是提升还是降低,这是所有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孙先生进一步称,如果传统书店光靠卖书吸引消费者的业态已不适应读者需求,那么书店经营者就要更专业化,提供多元服务,比如图书精准分类,提供导购,设置阅读休闲区等。“同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在书店街书店群举行群体读书活动,如书香节、设计周、雕塑展等,成为雅俗共享文化与商圈结合的新亮点。”
昨天下午,开封文史研究者刘海永给记者发来短信表达了自己对书店街的浓厚情感。“一位学者说:看一个城市是否真正发达,就看它的繁华地段有没有书店。在日本东京,4000多家书店;在巴黎,那些藏身于大街小巷的2000多家书店是构成这座文化名城的魅力之一。面对手机、电脑、电子书等新型阅读终端的冲击,实体书店除了以个性化的生存策略来‘自救’,许多国家纷纷出台针对实体书店的扶持政策。”
“在又一年的世界读书日之时,希望通过城市出台对实体书店的扶持政策,让那些远去的小书店再度‘归来’,让古城多一些诗意,让书店街重新充满书香。回到书店街简介中自我阐释的那样,‘久远的历史,古老的建筑,如繁星般密集的书店,无疑是一道别具魅力的独特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