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用户名  密码    注册会员 找回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浏览开封
001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02

中州筝派(又称“河南筝曲”)

2014/12/10 18:20:48 点击数:643 【字体:

中州筝派(又称“河南筝曲”)
 


    中州筝派(又称“河南筝曲”)的形成与河南大调曲子、曲剧等民间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密切相关。河南地处中原,具有深厚的民间音乐传统。商周时代的“桑间洑上之乐”、春秋时代的“郑卫之音”都曾广泛流行,以致秦国也丢下击瓮叩缶的传统而唱奏起郑卫之声。

    筝,古称“秦筝”,始于秦地,随着秦筝传入中原,筝便渐渐用以演奏河南民间音乐。唐李峤《咏筝》诗中“郑音即廖亮,秦声复凄切”之句便已说明中原筝当时已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且能与秦声分庭抗礼的艺术风格。

    明代中叶,在河南、安徽、山东一带流行的民间音乐“弦索”是一种以筝、琵琶、三弦等弹拨乐器为主,箫、管等吹奏乐器为辅的合奏形式,有时也用以伴唱。其时汴梁(今开封市)的常礼、归德府(今商丘市)的林经都是河南的弹筝好手。“弦索”与明中期以后至清乾隆年间流行于汴梁的“小曲”相互融合,几经衍变,终在清代中叶发展成为“鼓子曲”(亦称“大调曲子”),而用“弦索”伴奏、合奏的形式也随之沿传至今。这种由“弦索”发展而来的河南大调曲子对近代中州筝的繁衍流传起着重要的作用。

    至20世纪初,随着河南地方戏的迅速发展,筝也随之成为曲剧、越调等河南地方剧种的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渐确立了独奏乐器地位,其独特的演奏风格和技法也独树一帜,为学术界所公认。

    中州筝派(又称“河南筝派”)是我国四大筝派之一,被人称为“中州古调”。其音调优美、大气、细腻,雅俗共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审美价值和深厚的历史传统,在我国各地均有一定影响,是河南优秀民间音乐的代表之一。其音乐风格不仅富于歌唱性,而且还大量吸收了河南地方戏曲和曲艺的艺术营养,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2007年,中州筝派(又称“河南筝派”)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中州筝派(又称“河南筝派”)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武子梅花拳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
用户名: 注册 字数: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
视窗
loading...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