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卧拐秧歌是生存在该县小宋乡小宋村稀有的民间舞蹈,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当地群众称它为“秧歌”、“花玩”,因其表演时舞手们脚踩卧拐,故,人们又称它“卧拐秧歌”或“拐子秧歌”。
1984年2月,该舞蹈在河南省第五届民间舞蹈汇演中,荣获“改编出新奖和演出二等奖”。 卧拐秧歌的演出形式主要是:演员们在打击乐的伴奏下走场子、变队形,演唱民间小调。队形变化形式主要有“龙摆尾”、“二马分鬃”等,演唱的小调主要是反映民间生活的民歌。
“卧拐秧歌”艺术风格是:演出场面和阵容较大,动作简单,热烈欢快,幽默风趣。踩卧拐的舞手都是男扮女装,穿戴华丽,从容自若,面含悠然自得的微笑,踩着卧拐,踩着鼓点,腰部和臀部自然扭动,双臂轻盈地甩动彩巾,载歌载舞。
该舞蹈的音乐主要由打击乐和民间小调组成。“卧拐秧歌”有着丰富的唱词,优美的曲调,曲词唱段有30多个。
“卧拐秧歌”一般在农历正月、二月过节和农闲时演出;演出的地点主要在麦场、街头、广场。解放前,表演时间一般在晚上,演出开始,群众会主动提出许多灯笼,还有的人拿着用秫秸捆成的靶子沾油燃着,为秧歌队照明。
该舞蹈演出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走场子变队形,由除花鼓以外的打击乐完成。第二部分由欢快的花鼓点伴奏,演员们演唱民歌。在伞头和大脚妞打岔数板时,是由单一的花鼓手敲鼓打节奏,给人一种单纯而优美的音乐享受。演出结束时打击乐收场。
2008年5月,该舞蹈传承人齐生华和齐同保筹资几千元资金购买了服装道具,将表演队扩大到80多人。
2011年12月,该舞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原标题:卧拐秧歌(兰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