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焦作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武陟人主持修建嘉峪关关楼

2013/10/31 16:10:14 点击数: 【字体:

武陟人主持修建嘉峪关关楼
嘉峪关关楼


    嘉峪关城楼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是万里长城的西端终点。嘉峪关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城在嘉峪麓故名,自古为军事要地。整个关城建造坚固雄伟,气势磅礴。关城呈梯形,东西城垣开门,城楼对称,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西面城垣凸出,中间开门,门额上刻有“嘉峪关”三个字。嘉峪关关城总设计非常独特,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多道防线形成重叠并守之势,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布局设计巧夺天工,有“边陲锁钥”之美称。出关西行百余米外,有苍劲有力“天下雄关”的碑刻。主持修建嘉峪关关楼的李端澄竟然是焦作武陟县人。

  李端澄(1444~1515),号知非子,武陟县西陶镇王顺村人,明成化辛卯年登进士,明孝宗弘治年间出任肃州(酒泉)整饬兵备道副使,简称兵备副使,属军事行政官员。

  明朝初年,大破元军的征虏将军冯胜从酒泉经过,见这里地势险要,于是上表朱元璋“此咽喉要地,令关踞其中,当固若金汤”。朱元璋颁旨令建关,冯胜于公元1372年建关城于嘉峪山西塬,关以山名,始称嘉峪关。

  自冯胜创建嘉峪关,到李端澄主持修建关楼,在长达123年的时间内,嘉峪关只是有城无楼的一座黄土夯筑的城堡。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李端澄奉命主持在西罗城正门顶部平台上修建关楼。在他的精心组织和认真监督下,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座三层三檐式、雕梁画栋的大楼矗立在西门之上。登临关楼,东西南北之情景尽收眼底,嘉峪关有城无楼的历史宣告结束。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李端澄又接受了负责修建嘉峪关内城东西二楼的任务。李端澄按照他当年修建西罗城关楼的式样、规格,组织施工。在内城东、西二门顶部平台上,分别修建“光化楼”和“柔远楼”,二楼均为三层三檐木结构歇山顶式建筑。工程于当年8月开工,由于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责任到人,各项工程进展顺利,于次年2月竣工。经过这次修建,土城的面貌大为改观。“磨砖砌就鱼鳞瓦,五彩装成碧玉楼”。三座关楼巍然拱峙的嘉峪雄关终于建成了,李端澄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

  《敦煌杂钞》中写道:“弘治八年,巡抚许进出关,入哈密、吐鲁番遁去。兵备道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重修肃州新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嘉峪关楼,在关西城门上,副使李端澄建。”在嘉峪关还流传着一个“一块砖的故事”。

  相传,当年的嘉峪关是“天苍苍、野茫茫,向前看,戈壁滩,向后看,鬼门关”的地方,要在这样一个不毛之地建造关城,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当时负责建关的李端澄,招募了全国数百名能工巧匠,让大家献计献策。一位名叫易开占的工匠脱颖而出,提出要想节省材料必须先绘出整个关城的图样,根据图样再制作出小模型,然后按比例放大,就会精确地计算出全部用料。易开占经过运算,算出关城全部用砖共999999块。李端澄如数给了易开占预算的块砖。有人不相信易开占能够计算如此精当,偷偷藏了一块砖,准备在工程结束时找个说法。没想到,工程收尾时,偏偏少了一块砖,李端澄一看相差不大,另找了一块砖补上了。藏砖的人被感动了,于是拿出这块砖并说明情况。参与筑关的人员震惊了,作为对奇迹的补偿和展示,人们特意将这块砖放在西瓮城“会极”门楼后边的一处狭窄檐台上,以求永世的纪念。“一块砖的故事”也不胫而走,在民间流传至今。这既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与肯定,也给雄伟壮丽的嘉峪关增添了些许神秘的色彩。

  李端澄墓位于武陟县城西西陶镇王顺村东,2004年10月,武陟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许保金【原标题:武陟人主持修建嘉峪关关楼】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焦作日报晚报版 2010年9月27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