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焦作风情 >> 民间习俗 >> 浏览焦作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生活习俗·服饰

2013/9/18 16:37:20 点击数: 【字体:


  男饰  清代,男子留长发,将头发梳成辫子垂于脑后。绅商富户头戴圆形瓜皮帽(青少年为红顶,中老年为黑顶),身着绫罗绸缎长袍短褂,长袍为直领褊襟,长及踝,短褂为对襟,长及腰,罩在长袍外,夏季穿丝绸短衫,脚穿布袜、布鞋。普通人家只有在节日和喜庆时才穿“长袍短褂”,多为布料。贫民百姓平时不戴帽,冬季多戴圆形毡帽,穿褊襟短袄或衬襟短衫,长及臀部,有五对或七对布扣,下着大裆裤,长及踝骨,用带子扎绑,布料多为土布,脚穿粗布鞋。民国时期,男子普遍剪了辫子,少数知识分子和富家子弟开始留分头。小孩夏天多光头,冬天戴大尾风帽、虎头帽,帽上缀铜铃铛,士绅官宦多戴礼帽,商人多戴红色圆顶小帽,农民冬扎头巾夏戴草帽。士绅、官吏、知识分子开始穿中山装,戴眼镜,脚穿皮鞋,手上戴金戒指,拄文明棍,戴怀表。一般平民,衣饰无大变化,色泽单调,多为蓝、青、白、黑土布。50年代初,普通人家多穿中式粗布衣服,即对襟布衫,大裆敞腿裤,戴帽,穿千层底圆口布鞋。城市男子、国家干部多穿中山装、军干服、学生服、劳动服,裤子讲究长些,拖地为好。60年代,“制服”、学生服进入普通农家,质地多为华达呢、哔叽呢、灯芯绒等耐用布料。“文化大革命”期间,以军绿色服装为时髦,机关干部多穿黄大衣。70年代,除农村少数老年人仍穿大襟衣、大腰裤外,青年人多穿军干服、塑料底布鞋或凉鞋,戴军帽或“火车头”帽,服装色泽单调,多为黄、蓝、灰、黑等,的确凉、涤纶、腈纶、的卡等布料占据了主导地位。80年代以后,服饰的发展变化很快,种类繁多,款式新颖,色泽丰富,穿西装、茄克衫、运动衣、休闲装居多。

  女饰  清代以前,女子多穿绣花镶边褊襟衣裳,宽腿大裤,出门作客系百折裙或四扇裙,裙长没足,穿绣花鞋,系绑腿带,头梳长辫,插鬓花,别簪子、发卡,戴耳坠、手镯等。富家小姐佩带金、银、珠、玉等各种饰物。青年女子一般不戴帽,已婚女子将头发梳成把,盘于脑后,中老年妇女多顶头巾或戴黑色罩耳棉帽,俗称“老婆帽”,小女孩冬季多戴绣花棉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老年妇女仍多着大襟衣,少女梳双辫。80年代以后,女式服装变化多样,连衣裙、长短裙、休闲裤、牛仔裤、茄克衫、西装、风衣等十分流行。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