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文章

皮影:三尺生绡做戏台 全凭十指逞诙谐

2013/4/15 15:12:56 点击数: 【字体:


    “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月明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走进潘家园旧货市场皮影周的店铺,满目所见皆是形态迥异的皮影,有人们熟悉的状元凤冠、皇帝贵妃、穆桂英挂帅、刘关张三兄弟,也有祥和吉庆的龙凤呈祥、福禄寿三星,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面鱼、飞兽神、鱼化龙,让人惊诧的是门背后的黑白无常,采用的是变脸头茬,一面为正常人脸,一面为鬼面双煞。

店主周树飞是东北人,他喜欢为来宾即兴表演皮影,一出《孙悟空大闹天宫》或《龟与鹤》总会逗得老外哈哈大笑,非要动手一试方休。周树飞介绍道:“各地区的皮影造型都不一样,比如西北地区的牛皮影,圆额头、线线眼和樱桃小口一点点。华北、东北地区是驴皮影,头部是通天鼻。另外还有四川的灯影,河南的牛皮影,湖南、湖北的纸影及皮影,这些比较写实。”在店内,还可以找见四川的“白活”皮影,未曾着色,人物的根根细发却更显缜密刀工;而桐柏皮影,人物的手分成三截,表演更显灵活生动。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皮影受到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唐宋寺院壁画的影响非常之深远。

除了有美丽的传说之外,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常常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或者称它为“文化生活的轻骑兵”。它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皮影制作需要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24道工序,首先要反复炮制、刮削,用一种特制的推板将皮反复推磨,使皮革平整、光滑、舒展。雕刻皮影的刀具有多种,雕刻的技巧要求很高,艺人们有顺口溜说:“先刻头帽后刻脸,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装发须一身全,最后整理把身安。刻成以后再上色,整个制作就完成”。给皮影上色也是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上色有平涂、晕染、勾线等多种技法。用烛火把颜色和皮胶烤化,融合在一起,颜色才能牢固地敷之于皮上,最后将肢体各活动关节部位精心连缀装订,安上操纵杆,皮影人的制作才算完成。在地方上,皮影常常被用来娱乐、庆祝、还愿、祭祀等。

在皮影戏的白幕上,虽然舞动的都是平面偶人之影,但其音乐与唱腔却能使人情绪起伏。喜可让人心舒气爽,悲能催人泪下,动人万分。在皮影周店内,经常有来自国内外的人们在此驻足欣赏,店主收集的皮影有《白蛇传》、《拾玉镯》、《武家坡》、《西厢记》等经典剧目。如果叫上一帮友人演出一幕《帝王出巡》或是《状元及第》,能演出三十多个皮影人物。一个皮影,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一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镂空的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

1998年,周树飞将他所收藏的明清时期的一万多件皮影精品转让给上海博物馆、美术馆;2004年,他应四川省成都市皮影博物馆之邀,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帮助博物馆对皮影进行鉴定、修复、整理、布展,并将自己多年收藏的两万余件明清时期的皮影精品,转让给成都市皮影博物馆。在周树飞的眼中,皮影是“中国民间艺术的DNA”,他希望皮影艺术能被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下去。(笋 词)【原标题:皮影:三尺生绡做戏台 全凭十指逞诙谐】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网 2008-12-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