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文章

豫剧《朝阳沟》怎样唱红大江南北

2013/10/30 17:10:50 点击数: 【字体:

豫剧《朝阳沟》怎样唱红大江南北
1963年除夕,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人观看豫剧《朝阳沟》,并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

 
    1963年除夕,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人观看豫剧《朝阳沟》,并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豫剧《朝阳沟》里的唱词,有的人甚至还能唱上一段,或是哼上几句。可是,你知道《朝阳沟》是如何创作的吗?它又是怎样唱红大江南北的吗?

    1958年3月初,时任河南省豫剧三团团长的杨兰春受命为即将召开的全省的文化会议写个戏,创作时间只有一个星期。接到任务后,杨兰春思前想后,两天两夜没睡觉。当年正值成千上万的知青上山下乡,受到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批示的影响,郑州街头也不断出现敲锣打鼓送知青下乡的场面,看到这热烈的场景,杨兰春结合多年的生活积累,回忆起1957年他在登封县曹村抗旱浇麦时朝夕相处的男女社员,突然有了创作的灵感。《朝阳沟》剧情源于知青上山下乡,而故事所在地则是登封县曹村。

    创作《朝阳沟》时,第一二三四场有草稿,第五六场只有唱词,第七八场因时间太紧来不及写草稿。杨兰春这边写着,那边就叫人配曲,演员学唱。排练场地就在河南人民剧院二楼前厅。起初,杨兰春用录音机把编好的唱词录下来,到最后几场的时候,由于录音速度慢赶不上进度,只能手写。有的时候灵感突发,他就随手拿个烟盒纸记录,然后交给演员。最后一场,杨兰春干脆就到排练场去直接口述,让演员当场串词。就这样,7天7夜编排出了《朝阳沟》。

    《朝阳沟》曾3次进京演出,1963年除夕之夜,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人观看演出并接见了全体演职员。1963年,《朝阳沟》被搬上银幕,影响随之扩大,电影版的《朝阳沟》在原舞台剧的基础上虽然有了压缩,但主要情节、唱段仍然保持了原剧的特色。

    河南省档案馆馆藏的两份文件,一份是1973年10月18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向省委递交的《关于豫剧〈朝阳沟〉修改情况的报告》,一份是1977年1月18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向文化部电影局回复的《关于对电影〈朝阳沟〉的复审意见》。在《关于豫剧〈朝阳沟〉修改情况的报告》中,主要记录了豫剧《朝阳沟》的主题思想、人物和戏剧冲突等方面进行修改的情况。

    从1969年10月以来,《朝阳沟》创作组先后写过7个修改本,并进行了5次试拍,两次公演,但是仍旧没有拿出一个比较满意的修改本。为此,他们专门召集了从事文艺工作时间较长的同志和年轻的文艺爱好者,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总结前4年的修改经验,集中对此前的4稿进行会诊。

    经过修改,在英雄人物的塑造方面,原来的“拴保”变成了“山宝”,改为主角,成为正面的英雄人物,并且从第一稿到第七稿对于塑造山宝都花费了很大的工夫。而在赋予山宝什么样的英雄思想和英雄行为方面,有人主张把他写成在农村战天斗地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典型,而有人却主张把山宝写成农村阶级斗争的标兵、生产模范的闯将,这样在部分修改稿中,山宝的形象就比较空洞和单薄,缺乏光彩,而有些稿件中的山宝形象虽然树立起来了,但是却游离了主题。当时,大多数人认为,山宝是坚决上山下乡到农村扎根落户的先进典型,能够以身作则,敢于向剥削阶级轻视农民、轻视劳动的旧思想,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行为和一切不正之风做坚决的斗争,应该是一个英雄。

    关于戏剧冲突方面,围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来自知识青年内部两种世界观和幸福观的斗争,有来自党内错误路线的干扰,有来自剥削阶级旧思想和旧习惯势力的抵制,有来自阶级敌人的破坏,这些在豫剧《朝阳沟》中都有所展现。

    另外,早在1976年年初,曹村群众自己把村名改为朝阳沟,并载入《登封县志》。对于此举,时任中国剧协副主席、戏曲理论家张庚说:“剧作家以地名作为戏名不胜枚举,但因一个戏的影响而以戏名为地名者,在中国戏曲史上也属罕见。”原载《中国档案报》□ 王丽华 杨宝章 文/图【原标题:豫剧《朝阳沟》怎样唱红大江南北】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安阳日报 2012年12月11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