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文章

乡村响器

2013/10/23 16:45:38 点击数: 【字体:

 
    在乡村,谁家有了红白喜事,都要请响器队。响器是农村人对唢呐、二胡、笙、锣、铙、钹等乐器的笼统称呼。不过,这个纯粹的民族乐器队伍,现在也加入了西方元素,如电子琴、爵士鼓、萨克斯等。在我的家乡,只有白事才请响器队。

    响器队的表演分为整响和半响。整响从白事的前天晚上开始,一直表演到午夜,白事当天照演不误;而半响只在白事当天表演。但最精彩的,是请两班整响对着表演。

    响器队一般由五到六人组成(整响往往超过十人),一人吹唢呐,两人吹笙,一人敲梆子或拍铙钹,一名女演员负责演唱,一名二胡手在演唱戏曲时负责伴奏。唢呐手是整个响器队的灵魂人物,也是最忙碌的:他左手拿着唢呐,右手小指上挂着锣槌,面前还平放着一副小铙,时而吹奏,时而敲锣,时而拍铙,忙得不亦乐乎。于是衍生出一句跟大忙人开玩笑的话来,“比吹响器还忙啊!”

    响器队的表演场地过去很简单,只是在平地上放两张桌子、几条长凳。现在则有了专门的舞台,搭建在事主门前的大街上,高高的,跟小戏台子一般。如果请两班响器队表演,就对着面搭建两座舞台,观众聚在两座舞台之间,可以“左右逢源”。

    响器队的表演有两次高潮,一次是晚间的表演;一次是中午宴席上的表演,叫做“吹席”。开始的时候,唢呐手先吹奏几曲凄婉哀伤的曲子开场。接着,花样唢呐、戏曲、小品、魔术等节目轮番登场。演到酣处,观众的喝彩声和鼓掌声连绵不断,演员的劲头儿一上来,即使寒冬腊月,也免不了赤膊上阵。遇到“对台戏”,两班响器队一班比一班卖力,唯恐留不住观众。

    当有人前来祭奠,知客就会大声吆喝,“客到了,奠纸……”声音拖得长长的,像唱戏一般。响器队听到吆喝,就会“乌里哇啦”地吹上一阵子,配合祭奠的气氛。当出殡的时候,唢呐手左手腕上系着铜锣,在两个吹笙手的伴随下,走在送殡队伍的前面,一路上吹吹打打地送到墓地。

    过去,乡村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听响器”对于大家来说,绝对是一顿“大餐”,那阵势,比起观看专场的戏曲表演一点儿都不逊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响器队表演的节目出现了异化现象:曲目不加选择,什么流行演奏什么,有时候跟白事的哀伤根本沾不上边。更有甚者,为了争夺观众的眼球,找来女演员表演“脱衣舞”,伤了社会风化。这时候,上了年纪的老人就会摇头连连叹息:“不孝啊不孝……”□石广田【原标题:乡村响器】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13年10月23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