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始建于北齐时期的开封市大相国寺,风风雨雨已近1500年,在北宋时期成为皇家寺院后达到鼎盛。近些年来,大相国寺一直在默默发展,与名声大振的少林寺相比显得有些寂寥。其实,开封大相国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正在悄悄打造着一个个看点,试图开打品牌保卫战……
今年,经过辗转找到了北宋时期的大相国寺佛乐乐谱,并翻译了大半,原汁原味的北宋皇家佛乐近期就能走向舞台;在大相国寺罗汉堂,500罗汉铜像已安放完毕,由国内众多知名画家参与创作的500彩塑罗汉马上也可开工;北宋鼎盛时期“皇帝与民同乐”的场所,7层恢弘资圣阁恢复重建基本完成了征地拆迁。
晚报首席记者张锡磊
10月15日,记者还没踏进大相国寺山门,悠扬的佛乐就传入耳中,浮躁的心顿时安静下来。
寺内的宏观法师说,大相国寺佛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寺院开山便有记载,至唐天宝年间,寺院已出现完整的乐队,至唐大历年间,寺院已将佛乐演奏定为制度。
北宋时期,随着寺院的发展盛势,大相国寺佛乐也达到最鼎盛的阶段:一方面,寺院组织起庞大的专业乐队,为国仪之用;另一方面,寺院内专门修建了演奏佛乐的专业“剧院”维摩院,以及为一般游人和香客演奏的“乐棚”。在皇室的要求下,寺院对佛乐曲目的整理和收藏成为传统。时至今日,大相国寺仍保存着大量较完整的古乐谱,在传统音乐方面禀赋一种广泛的代表性,成为整个中原传统佛教音乐的典型代表。
大相国寺重振皇家佛乐是从2002年开始的,方丈心广大师为了弘扬佛乐,培养了专职乐僧22名。
释隆江法师1932年在河南省民权县白云寺出家,1938年从师著名佛乐慈太大师研习佛乐,2000年入开封大相国寺传授佛乐技艺。今年,释隆江法师被命名为中国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教音乐——大相国寺梵乐的代表传承人。
宏观法师介绍起隆江法师,语气里满含崇敬:“隆江法师使用的乐器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因为乐器厂不会做,都是他自己制作的。筚篥是用锡做的六七寸长的小管子,有七个吹孔;筹是用竹子自己挖孔,自己调音做成的。他的筹吹得有箫之哀婉、笛之悠扬。隆江法师曾被佛学界称为‘全国唯一的筹乐老人’。”
更让大相国寺僧众们兴奋的是,一套5本的北宋时期大相国寺乐谱手抄秘本被找到,乐谱为古老的工尺谱,以音乐家尼树仁为首的翻译班底,对这套乐谱进行了几个月的翻译,大量乐曲都被翻译过来,并进行了演练。
宏观法师称,一套北宋时期原汁原味的皇家佛乐光碟在这个月底就能面世,为了弘扬佛乐,大相国寺还成立了佛乐研究所。今年7月份,大相国寺佛乐团还赴北京进行了一场演出,在北京引起轰动。
规划工作已经完成,最终确定的资圣阁共7层,高度为46米
进入大相国寺一直北行,最北面的一座建筑是藏经阁,而在藏经阁后面被拆迁出来一片空地,将要恢复重建的资圣阁就选址在这里。
资圣阁在历史上是大相国寺的标志性建筑,据史料记载,资圣阁唐代称排云阁,唐玄宗天宝四年命建筑大师边思顺修建,高300余尺,后由肃宗李亨亲书匾额。唐大顺二年毁于雷火。宋朝时,咸平四年重修后改名为资圣阁,当时“资圣熏风”成为“汴京八景之一”。但明崇祯十五年时资圣阁再遭不测,遇黄河水灌,从此就不复存在。
按照心广方丈的说法,在北宋时,资圣阁是皇帝与民同乐的场所,资圣阁共七层,最下面一层是个交易市场,另外资圣阁中还有演奏佛乐、做法事的处所。
宏观法师说,关于大相国寺北扩资圣阁复建一事,上个世纪90年代寺里就有了这个想法。近几年来,开封市委、市政府也相当重视,将其列为宋都古城复建工程中的一个重点项目,目前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
如今资圣阁的规划工作已经完成,但规划过程相当复杂。在历史上,关于资圣阁的记载比较简单,大多只说资圣阁“阁高三百尺”、“雄丽壮观”、“五檐滴水”。
大相国寺方丈心广始终坚持一条:“一定要和现有的建筑融为一体,这是建资圣阁最起码的要求。”原来,目前大相国寺内的主体建筑群为明清建筑,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方丈才作出这样的决定。同时,方丈还提到,此次重建规划面积不是太大,最终会放弃原资圣阁两侧的两个辅塔,并降低主阁的高度。
最终确定的资圣阁共7层,高度为46米,地下两层,地上五层。大相国寺宏观法师介绍说,由于资圣阁明年才会开工,所以每层的功能都还没有确定。
500铜罗汉已安置完毕,还要彩绘500尊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