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传统文艺 >> 文艺与品牌 >> 浏览文章

化简单为丰盈——从新排豫剧《白蛇传》谈豫剧的传承与保护

2014/8/15 10:16:53 点击数: 【字体:

    没有炫目的灯光,没有繁复的舞台装置,没有歌舞助阵,不过是传统的一桌二椅,新排豫剧《白蛇传》却征服了戏迷的心。

    前不久,由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排演的《白蛇传》在省会郑州首演。《白蛇传》是一台对演员的唱念做打功力要求比较高比较全面的戏,豫剧大师陈素真及其弟子早年演出过此剧,但陈派的《白蛇传》未能在舞台上流传下来。此次新排的《白蛇传》根据田汉改编、京剧名家张火丁领衔主演的京剧《白蛇传》移植,主演吴素真师承陈派弟子牛淑贤,是陈派再传弟子中的佼佼者。

    那一场演出,观众醉了。舞台上的“白娘子”端庄秀丽,唱腔雅致清新,身段优美,行动如飘,武打功夫更是了得!一时间,简单的舞台变得丰盈、充实。观众纷纷感叹,“原来没有布景的戏,比有布景好看”!可以说,这出戏是以舞台装置的简单实现了丰富的戏曲美。简单,不简单!这对如今热衷于大制作的戏曲演出难道不是有益的启示吗?

    当然,简单的舞台装置对演员的功力要求更高。俗话说要能够“压台”。“压台”既需要演员基本功的扎实,也需要内在的充实,需要刻苦练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反复琢磨,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深切体验和准确把握。如今,有些演员,不愿勤奋练功,不愿在人物体验和把握上深下工夫。他们向观众传达的只是导演的意图和音乐设计的安排。这样的表演苍白无力,只能用“大制作”来弥补不足。《白蛇传》的创作团体有意识实践戏曲的传统创作原则,把演员与观众的交流放在首位。这就对演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白素贞的扮演者吴素真一直坚持每天练功,决定排演《白蛇传》后,她观摩了大量有关的图像资料和文字资料,用心体验白素贞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动作她都结合人物,认真推敲;每一句唱腔,她都反复吟咏,根据自己所理解的特定人物、特定情境、特定情绪衡量唱腔的艺术分寸,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盗草”那场戏中,为了表现白素贞被逼应战、拼死一战的情景,演员采用了“拔剑飞鞘”的特殊技巧。为此,她不知练习了多少次。参与演出的工作人员敬佩地说:吴素真太用心了,“拔剑飞鞘”特技在排演场上从未失手!

    联想到当今戏剧界存在的忽视演员自身创造力的现象,我认为《白蛇传》的排演方式颇具启示意义。

    豫剧已于2006年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它的传承和保护提到了议事日程。但一直以来往往是说得多,做得少;宏观理论多,具体办法少。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排演传统名剧,本身就是对豫剧最好的传承和保护。《白蛇传》的创作者打出“祥符调”、“陈派”的旗帜,表示了对豫剧传统的敬畏和尊重。在创作和演出中,他们注重继承祥符调的特点和神韵,也特别注重继承陈派艺术典雅、规范、细腻的特征。主创人员对祥符调豫剧和陈派豫剧的传承保护进行了深入思考,他们在继承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对祥符调、陈派唱腔的“特色腔”给予了特别关注。“特色腔”是一个流派、一个具有成熟风格的演员使用频率最高、最有文化内涵、最能调动观众情绪的唱腔。它也是一种风格的标志性符号,人们借助它能够一眼看出它与其他流派的区别。作为陈派弟子的吴素真,她的嗓音不同于陈素真,在演出中反复使用陈派的“特色腔”时,每一次都稍作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人物的内在情感。演出效果次次强烈,这殊为难得。

    精心排演传统经典剧目,在继承传统美学原则、传统神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这就是《白蛇传》的创作集体传承豫剧、传承祥符调、传承陈派艺术的具体实践。我以为,这也是对豫剧传承和保护的好方法。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2014-08-0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