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文章

笔下神骏 寄意深远

2014/7/2 16:58:31 点击数: 【字体:


笔下神骏 寄意深远

神龙垂云海水立,天马行地尘沙开 (水墨画)

笔下神骏 寄意深远

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 (草书)
 

    中国人喜欢画马,古代有不少画马的名家,所以有“鞍马”这一专门画科。但是在中国的艺术史上,“鞍马”所描绘的,多是属于家养或皇家养的官马一类,而自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画马开始,马的国画形象多为不带缰绳的野马。这些马在画面中往往四蹄腾空,嘶鸣飞跃,是健美健壮的奔马。画家用富于表现力的笔墨,描绘出奔腾的骏马,实际是表达画家内心的激昂慷慨。

    当年徐悲鸿画马,是有感于民族处于危亡之际,借以振奋民族精神,那么在今天,画家笔下的奔马又有怎样的深意?画家顾克团以画马著称,他认为,马儿昂首长嘶,奋鬃举蹄,总是表现出一副不屈服于羁绊的勇者气派,它是奋斗不止、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象征。马的身高一般是八尺五寸,长长的颈项,显得伟岸无比,马颈上的鬃毛随着奔跑飘洒,每当马引颈长啸,是多么神采骏逸的形象。正是如此,顾克团开始醉心于画马,他细细观察和体会着马的每一个动作和神态,并按照当年徐悲鸿的方法,通过素描的练习掌握正确的写实方法和熟练的写实技术。为了画好马,顾克团还特意到马场写生。他生活在甘肃,得知山丹县有马场,于是他带上速写本,先乘坐火车抵达张掖,而后搭乘大卡车到山丹县马场写生。当时,马场一带天气凉,远处可见积雪,顾克团一待就是一天,观察马吃草、奔跑、站卧等一系列动作,有时观察它们的形态直到天黑才返回80公里外的张掖住宿。就这样,他每天往返于山丹和张掖之间,直到一周后对群马有了深入的了解后才满意地返回。

    中国画讲究描摹对象的神韵。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顾克团在创作中,为求得其神韵,态度非常认真,有“三不画”:手不痒不画,心不动不画,神不醉不画,其作品并不是单一的为了展览而创作,也不是为达多产而不求质量,也正是如此,他的作品更富有生命力。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4-07-02)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