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鹤壁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记 >> 浏览鹤壁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游记:浚县有座大伾山

2013/10/16 16:20:46 点击数: 【字体:


    浚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上溯到西汉,这里是黎阳县,北宋政和五年,由于黄河水患改成了浚州,直到明洪武三年又降浚州为县,成了浚县。

    浚县怀抱着两座山,一座是浮丘山,另一座就是大伾山。大伾山,历史上曾一度被称作黎阳山。有许多浚县人只要远离故土重返家乡,远远望见这座山,望见山顶的八卦楼,心中就会涌起一阵热浪,到家的感觉就真实了许多,在浚县人心里,这就是一座圣山。在过去,知道大伾山的人不多,浚县人一说大伾山,往往让外地人理解成“大别山”,也闹得浚县人很尴尬。这几年在旅游浪潮的推动下,经过浚县人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座山,他们也会说:“大伾山是座圣山,灵得很呢。”

    大伾山海拔135米,在千里平原上显得孤峰突起,加上它青石峥嵘,自成风韵,苍松古柏相簇拥,古刹白云相陪衬,檐角的风铃述说着千年的往事,落日的余辉映照着石崖上的苔痕,加之过往香客匆匆的身影,孤雁划破长空的一声鸣叫,使得大伾山愈显神秘而庄严,这就让人陡增了许多敬意和向往。千百年来,山上的八丈佛爷七丈楼,勾动多少寻古探幽者的思绪,启动了多少诗人的灵感,让多少艺术家和宗教信徒驻足。刘秀曾在这座山上设坛祭天,李世民曾在大石佛前顶礼膜拜,刘桢留下了《黎阳山赋》,王维奋笔写下“蔼蔼黎阳川,孤峰没云烟”,范成大拈须长吟“大伾山麓马徘徊……”,王阳明、王铎也来到这里,在苍黛色的崖壁上题刻下了诗作。大伾山,就是一部厚重的文化宝典,也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它记录了浚县大禹时代的洪荒、隋唐瓦岗军的呐喊、明清时期的繁荣,让后人为之欣喜、为之自豪。因为有了这座山,浚县便有了活鲜鲜的希望,浚县人心中便有了沉甸甸的寄托;天南海北的外地人也便有了了解浚县的窗口,有了透过窗口看浚县的机缘。(张富民)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淇河文化研究》网 2010-09-02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酷行五岩山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