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腔,又名“落腔”,流行于河南北部的安阳及河北、山西、山东的相邻地区,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稀有地方剧种。它的生成,据周贻白《中国戏曲史发展纲要》载,源于民间曲艺“莲花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落腔积淀丰厚,剧目众多,擅长表现农家生活题材的小戏和民间传说故事,质朴自然,通俗易懂,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演形式古朴自然,唱腔音乐优美轻快,为板腔体结构,主要有[慢板]、[流水板]、[占子板]、[娃娃]、[散板]和其他板式交大类,表现力非常丰富,曲牌音乐除部分早期剧种的历史遗存外,还有数量可观的杂曲小调。
落腔生成于明末清初,戏曲正处于昆义争胜,花部勃兴、各地方戏纷纷崛起的年代。它既非弦索腔遗存,又非弋阳腔的改调歌之,也未跻身演闹的梆子乱弹族群,而是选择了独特的发展之路,在地方民歌莲花落的基础上,由曲艺转型为戏曲剧种,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认识价值,为人们提供了另类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