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安阳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安阳

安阳罗卷戏

2013/4/15 17:12:37 点击数: 【字体:


 安阳罗卷戏

 

安阳罗卷戏
  

    罗卷戏又名“大笛子戏”,亦叫“大锣戏”,古文献中称为“覼腔”“罗罗”等。活跃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境内,声誉很高,曾有“男女若狂,动辄三五日不散,一村不唱锣戏,人皆鄙之,村民亦以为耻”的盛况。
   
    罗卷戏源于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酬神还愿的“傩戏”和庙中道士演唱所用的经文,被称为是“戏曲之最”“百戏之先”“戏曲文物”“艺术化石”的大戏。传说唐代李世民睡梦中看见了天戏,醒来后告诉了丞相。丞相据梦中情景编写剧本,让人照戏文排演。宫中女眷们看了眉开眼笑,李世民就叫此“乐眷戏”。后来流入民间,发展为“罗卷戏”。明朝时大移民,内黄县李官寨来了一个锣戏乐师,在村里成立了“玩会班”,农闲庙会时演唱大锣戏。明末清初,滑县万古村成立了大锣戏“公聚班”,四乡八村演出,很受欢迎。内黄县李官寨大锣戏和滑县万古村大锣戏,被称为“最后的剧团”。他们走街串巷,赶赴庙会,搭台演出,传承者大锣戏古老的艺术。
   
    罗卷戏擅长演出传统剧目,以朝代的袍子戏、架子花脸戏和神话戏为主。剧目有《三气周瑜》《三省庄》《海瑞搜宫》等300余部。音乐由唐曲、北曲、金、元曲和民间小调组成,具有多源性的特征。文场伴奏主要是祖传的大笛、小笛、闷笛、竹笛等;武场伴奏主要配以四大扇、尖子号、定音鼓等。板式构思巧妙,词格变化复杂,唱腔换牌频繁,音乐跳度较大。显得粗犷原始,音声洪亮。凡遇两军对垒厮杀的场面,打击乐器齐鸣,大有雷电交加、金戈铁马的壮观气势。脸谱讲究细腻,人物性格分明。如秦琼红脸五道眉,敬德黑脸三块瓦,杨七花脸自来笑,张飞黑花倒丝钩,牛皋铜铃两眉竖,关云长丹凤卧蚕眉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唱腔讲究音韵,婉转清新,优雅抒情,古朴峻烈,刚健明亮,泼辣刚毅,尾音下滑,悠扬委婉。表演既有唐宫廷委婉细腻之印痕,又有北方戏剧豪迈威武之风格,还有古杂技雄厚实的功底,宋太祖大红拳挺拔刚健的架势,大扭大摆的舞蹈技艺。使舞台彰显出粗犷豪爽,激烈高亢的氛围,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素有“粗梆戏,细弦戏,滴滴答答大锣戏”“大锣戏走三天,笛子曲往耳朵眼里钻”的民谚。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赵秀琴)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安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1-05-1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