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安阳 >> 名人名家 >> 身边名人 >> 浏览安阳

老罗的故事一箩筐

2013/10/30 11:32:22 点击数: 【字体:

老罗的故事一箩筐
罗贵发接待来访群众。(本报记者肖敬光摄)
老罗的故事一箩筐
罗贵发在田间地头接待当事人。(李广摄)
老罗的故事一箩筐
罗贵发为案件当事人进行调解。(本报记者郭晓东摄)


    从去年开始,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全面推行“社会法庭”,笔者获悉林州市人民法院被评为“省社会法庭工作先进基层法院”后前去采写经验,在了解典型案件,深入采访群众时,一位法官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数十年民事审判工作中始终坚持调解结案优先和走基层群众路线,特别是对于一些不懂法的农民群众,他更是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赢得明明白白,输得心服口服,他用工作上点点滴滴的细节诠释着“马锡五审判方式”为民、利民、便民的基本精神。许多当地群众谈起他的故事一桩桩、一串串,总也说不完……

    罗贵发,今年50岁,圆圆的脸儿,个头不高,他在林州市法院合涧法庭做了10年法庭庭长。罗贵发为人特别友善,当地老百姓总是亲切地叫他老罗。 

    作为法庭庭长,老罗的工作能力让人佩服,不管多大多难的案子到了老罗手里,不出几天一准就结案,凡与他认识的人都会对老罗竖起大拇指。

    10年间,经罗贵发办结的案件有千余件,调解率达70%,无一超审限、无发还改判,件件案件经得起考验。

    由于罗贵发办案快、质量高,林州市法院合涧法庭连续3年被评为“四最法庭”、“人民满意的好法庭”,他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多次立功受奖。2006年,罗贵发被省高院评为“省优秀人民法官”,2009年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二等功。

    群众信任他,辖区百姓爱戴他,称他为老百姓的贴心人,“马锡五式”的好法官。

    老罗的为人和名气

    林州市法院合涧法庭地处豫晋两省交界,辖合涧、原康、桂林三镇,面积400余平方公里,有206个行政村,辖区山地居多,交通不便。老罗是合涧法庭的庭长,在林州市小有名气。

    10年前,老罗刚调到合涧法庭时遇到了一件民事纠纷案,当时,当事人的一句话让老罗的心情难以平静。当事人因经济纠纷到法庭打官司,但由于案件多人员少,此案拖了一段时间。当事人找到老罗,皱着眉头说:“我的案子一拖再拖,如果一审就是一年多,那我就损失几十万元啊。”

    从此,老罗白天办案,晚上挑灯钻研业务,周末或节假日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背个水壶走村串巷。从一地之遥的王家村到与山西相邻的海拔1000多米的龙口村,辖区206个行政村中80%的村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罗的业务日臻熟练,他边学边探索,在审判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审判方式和调解技巧,总结出了“四心”,即接待群众有耐心、宣传法律要热心、做思想工作凭细心、为群众解难有诚心。“五不”即对当事人不说脏话、不说刺激话、不说过头话、不与当事人开玩笑、不侮辱当事人。“六主动”即接待当事人主动和蔼、主动倒茶请坐、主动明法释理、主动做思想疏导工作、主动扶老携幼、主动为有困难的当事人排忧解难。“七一样”即对双方当事人一样热情、一样不偏不倚、一样认真、一样实事求是、一样秉公办案、一样明辨是非、一样诚恳接待。

    “罗庭长没有架子,见到我们总是笑呵呵的,不管老人还是孩子,他都关心地问这问那,从不把我们当外人,即使是很小的一件案子,他都会认真对待。”村民们说。合涧镇郭家园村的王向阳诉王某宅基地侵权妨碍通行一案,双方当事人因为不到4平方米面积的土地使用权大打出手,造成一方肋骨骨折,一方胳膊骨折,在村里影响很大。起诉到法庭后,老罗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冒着寒冬来到案发现场进行认真勘验,又找村干部及群众代表进行详细调查取证。开庭审理、调解从早上8时到下午6时,经过10多个小时的教育疏导,被告王某当场向75岁的王向阳道歉说:“是罗庭长的话教育了我,我明白这件事是我的错,我不仅要向王爷爷赔礼道歉,晚上回家后我还要写悔过书,张贴到村委会办公室门口,让全村人都知道是我错了。”听了被告这番话,王向阳老汉老泪纵横,激动地说:“孩子,你要是早点向爷爷认个错,咱们就不会走到这一步,你向爷爷低头认错,爷爷我就给你让步。有这样的好法官,老汉我心里服气,我这怨气全被罗庭长化解了。”事后,王向阳老汉给老罗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化干戈为玉帛,群众的贴心人。

    去年11月16日,笔者到合涧法庭采访,就听老罗的同事讲起了这样一件事。2006年冬天,老罗因重感冒住院了,可医院的病床却成了他的办公室,他与合议庭的法官一遍遍、一件件地研讨案子,听上访者叙说……住院期间,病房的门关着,他对家人说:“看看外边是不是有人?”家人说:“没人吧。”一开门,还真有一位老大爷蹲在病房门口,原来这个老大爷是想找老罗说案子上的事。老罗忙让家人招呼老大爷进来,细心地听、耐心地解答,直到其满意为止。

    凡因为案件被老罗接待过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再难的问题老罗总能梳理得有条有理。2005年12月底,合涧镇王家村的工头王某在郑州的一工地因触电事故导致一名工人死亡,由于双方没能达成一致赔偿协议,死者的亲属从郑州把尸体运回王家村,尸体十几日不能安葬,村委会组织群众要强行将灵棚拆掉,死者亲属相争,导致双方矛盾激化,惊动了县乡两级领导。镇政府派人到法庭向老罗求助,老罗把这个棘手的任务接了下来,他连夜制订可行方案,经过多方说和,做工作,三天后,尸体得到了安葬,上级领导非常满意。老罗即兴来了一段顺口溜:“合涧镇上事情多,关键时刻找老罗,领导去掉头疼帽,群众高兴满街笑。”

    把辖区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善待每位老百姓,这是老罗的为人,也是老罗做人的原则。当地百姓听说要采访老罗,争相讲述老罗的为人,说起老罗的故事就是一箩筐。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安阳日报 2010年2月24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