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来源于古代的“门神画”。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2006年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对滑县木版年画考察后,滑县木版年画揭开蒙着岁月风尘的面纱,露出美丽动人的艺术魅力。
2007年,滑县木版年画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
马兰集村在历史上是一个古镇——金火镇,位于滑县西南的黄河故道。这里历史文化深厚,曾经悠扬着琉璃寺铁塔上的铃声,流传着八步两眼井神秘的传说。如今,村内碧霞宫庙里香火缭绕,超市商铺里经贸活跃。这里既是滑县木版年画的发源地,也是盛产地。相传元大德年间,山西震灾,有能工巧匠移居这里,绘佛、儒、道诸神像以供百姓信仰,后刻板试印,成为滑县木版年画的前身。到清乾隆年间,滑县木版年画鼎盛一时。从事者数百户,匠人千余,相继出现“永顺号”“恒顺号”“陶和顺”“兴盛号”“万成号”等多家老字号作坊,作品年产千万张,遍及中州,东至渤海、黄海之滨,西至青海,北至关外,代代相传已有五百年之久。之后,列强入侵,国势渐衰,滑县木版年画也逐渐萎缩。
新中国成立后,滑县木版年画重新时兴起来。但从“文革”开始,滑县木版年画遭遇了十年浩劫,不计其数的刻板被砸被烧,仅有一小部分或偷偷埋于地下,或藏于房顶、夹墙才得以保存。
改革开放以后,滑县木版年画得以大量生产和销售。随后,因版画内容渐渐不被年轻人接受而再次走向低谷,不少留存下来的刻板也被文物贩子买走。直到2006年冯骥才先生到马兰等地实地考察,使滑县木版年画在我国民俗文化界引起轰动。冯骥才先生在《豫北古画乡发现记》中说:“滑县是半个世纪以来新发现的中国古版年画之乡,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今天已被遗忘的北方年画中心。滑县木版年画具有极高的民俗学、文化学、人类学研究价值,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对研究中国木版年画的历史、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后,不少村民又开始重操旧业。2011年被河南省政府评为“特色文化产业村”,2012年被河南省文物局授予“河南省文物复仿制品研究开发基地”。
艺术特色
金秋十月,正是秋收秋种的时节,我们前往马兰集,走进了滑县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滑县木版年画百年老店“永顺号”画店第二十七代传承艺人、安阳市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滑县木版年画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滑县永顺木版年画有限公司总经理耿建社先生的家里,感受到了一次浓郁的木版年画风情。
耿建社家的院子里,收拾得井井有条。院子西侧种着小青菜,一株杏树映着堂屋的窗户。挨着菜地的水泥地面一侧,整整齐齐垛着玉米穗垒成的金色玉米墙。然而,不管是堂屋里储藏室,还是东屋的制作室,还是位于村委文化大院的展览室,到处堆积的都是木版和年画。木版有沉淀着岁月的旧版,也有正在雕刻的新版,全用花梨木;年画有裱好的,也有正在涂色的,全用上等宣纸。“我们家就版多,”耿建社敦厚而朴实地笑着说。
这里的年画,以中堂、字画联、族谱及油纸扇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人物众多,气势恢宏,制作工艺繁杂。先把刻板放平,在上面将上好墨汁涂抹均匀,铺上白纸,然后用鬃刷打磨后,便完成了整个工艺的第一步——印墨线。印好风干后,将其固定在墙壁上,手拿画笔和彩色颜料盒,用平涂、晕染、水墨、刷色等染色技法为年画着色。他把篆刻刀法引入木板的刻制,借鉴传统国画技法、大胆设色,形成了自己构图疏朗、色调明快、具有浓郁国画韵味的独特年画风格。内容以神话图像、戏曲故事、山水等为主,人物造型生动传神,构图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灵动,色彩丰富雅致,洋溢着深厚的民间文化魅力。
中堂里的神话:中堂以神像为主要内容。耿建社拿出一幅已经遗失模版的年画,上写“神之格思”,左右分别为“英灵赫耀昭千古,俎豆馨香报四时”联,人物雕刻顺序分别为玉帝、观音和财神。而另一幅六尺宣大小的年画横批为一大一小,分别为“如在其上”和“神之格思”,“如在其上”为《中庸》十六章里的句子,意思是这些神明就如同在你的头顶上面一样,左右联为“通天时献瑞千祥有兆,掌地理出产万物长生”,以玉帝、观音、三皇和关公为序。他和妻子又拿出一幅裱好的着彩中堂则为三皇、佛祖、千手观音、碧霞元君、南海观音和关公等七十二全神为序,耿建社说,这一个木版年画的顺序反映了“先有佛祖后有天,三皇治世最靠先”的古代思想意识。我们看到一副还未完成复原的木版,上面是金雕,下面为佛祖、老子和孔子以及观音、文物财神等全神图像,彰显出古人佛、道、儒、兼容的思想意识和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也是滑县木版年画的一个重要特色,洛阳龙门博物馆馆长王迪说,只有滑县的木版年画才能代表中国的神话。是啊,对天地神灵、对祖先的敬重,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原始的智慧和道德。
除此之外,还有人面牛首、身披树叶的神农氏,团坐蒲团、手执如意的老君,手执利剑、威风凛凛的钟馗,满脸笑容的牛王爷,高举双剑的马王爷,心满意足的灶王爷,沉稳平静的鲁班等,这些神像满足了种植、打铁、养殖、木工等各行各业的供奉需求。神像左右往往还要悬挂对联,这些对联往往把八仙图嵌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字体里,使得中堂端庄严肃而又趣味盎然。
油纸扇上的艺术:油纸扇是滑县木版年画最重要的一个品类,也是木版年画艺术成就最高最具有观赏性的一个品类。内容以表现当地戏曲人物为主,如《铡判官》《黑石关盘叉》《收敬德》《五鬼闹钟馗》《盘丝洞》《穆柯寨》《罗成招亲》《铡赵王》《大王赴会》《文王访贤》《关公夜读》等,很多为当地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平调、大弦戏的戏曲里的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其构图简练,线条流畅,动感强烈,栩栩如生,往往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表情、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着色主要以大红、大绿、藤黄、天蓝为主,并通过二红、浅蓝等过度色彩去表现人物的身份特征和变化。色彩艳丽,古朴自然,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说起油纸扇,耿建社拿出一把标有“清永公”字号的油纸扇模板自豪地说:“我老耿家第一代做年画的叫耿虔,可能是元朝时候的人吧。是他最先开始做年画,做的是油纸扇。到我这一辈,是第二十七代了,大概跟滑县南关的‘清源刘’、慈周寨的‘清亮公’差不多时间。”
继承与发展
滑县木版年画相继被国家、省市等多种新闻媒体报道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如何继承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的各个层次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目前,耿建社已成功将这一优秀文化传给了儿子,并送儿媳前往杨柳青等地学习更多的创作和装裱技艺。同时成立“滑县木版年画研究所”、“永顺木版年画有限公司”、“永顺木版年画传习所”等机构,建立起木版年画理论体系,发展木版年画专业村,研制出具有收藏价值的木版年画收藏册、木版年画包装礼品盒等产品。另外,还借助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公司,通过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让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量。
问起以后打算,他告诉我们,他已经在继承传统神话的基础上,创作了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比如以清朝明吏暴方子故事《林屋山民送米图》为题材设计出廉政类版30块、各民族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5块、新风尚类10多块等。目前,滑县模板年画正沿着正确的道路乘势前进,不久的将来,滑县木版年画一定会成为滑县的文化符号,让中国神话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