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礼天下的传说
2013/5/21 11:56:16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以前,好多人对世上的事儿认识不清,脑袋瓜儿比较笨,再加上不懂礼性,很多事儿没少费劲,但做得都不很好。比如说打听路吧,见人就说:“哎!问问你,去哪儿哪儿咋走咧。”显得没有一点儿礼性。就因为这,孔子准备对天下的人进行调教,就写了三本书。
孔子选了一个日子,领着杨怀和子路俩徒弟,推着一辆红推车,带着三本书,周礼天下去了。他们第一站准备去江南。
这一天,他们师徒仨来到江南地界,孔子就向那里的人说明来意,人们听说后,都围拢来听他传经讲道。后来人越聚越多,孔子就开讲了。孔子从“三纲五常”讲起,教育人们如何知书达理,如何处事为人,怎样利用书中的知识指导自己去做一些事情……那些江南人都洗耳恭听。孔子把要讲的内容讲完后,就给江南人丢下了一本书,让他们互相传看,增长见识。然后又领着徒弟,带着剩下的两本书向河南走来。
孔子师徒来到河南地界,同样向人们说明来意。当河南人听说孔子还带着两本书时,在孔子没有开讲前,谁都想先看看书,孔子就给了人们一本。这些人在翻看的时候,没有认真去看书中写的是什么。只是夸奖孔子的字写得好。到了孔子开讲时,人们私下还在传看那本书,个个儿直夸奖字写得好,孔子在前面讲了什么,谁也没完全听清楚。孔子讲完后,照样给河南人丢下了一本书,就带着剩下的一本书,领着徒弟向山西走去。
师徒仨刚入山西地界,遇到一个小山庄,庄口的一棵树上有一只猴子,它看到孔子仨人后,就从树上跳下来,前面两个爪子合着,弯腰点头,做出作揖的样子,嘴里还“吱,吱”地叫着。孔子看了,很是惊讶。他想:“哎呀!这地方看来不简单,连猴子都这么懂礼性。”
他们进村后向大街走去,刚来到十字街口时,发现有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儿,浑身上下没穿一件衣服,脸朝上眯缝着眼,躺在正当街。孔子上前叫他,那小男孩没理他。孔子觉得这小孩太不像话啦,太没礼性啦,嘴里不由得说了一句:“哎,我说啊,您躺在这当路上,人家怎么走路呢?请您让一让好吗?”
小孩儿听了孔子的话,一下子从地上跳起来,大声问孔子:“哎!你说啥呀?叫我给你让路,没门儿!你来到俺这座城里,给俺打招呼了吗?我凭啥给你让路?”
孔子师徒一听,全都愣住了。孔子四下里看看,摇摇头说:“你们这儿哪有城啊,这不明摆着是一个小山庄啊?”小孩听了,头一歪:“嗯?你说啥?不相信吗?”只见那小男孩从路旁拾起一块儿碎碗片儿,在地上画了一座城,城中东西南北四门各画了两个把门儿的人。
孔子师徒看了,全都傻眼了。孔子想,人都称我“孔圣人”,现在自己来这里讲经传道,却做了没理的事儿,被一个小孩子问住了。再联想到这里的猴子都那么通礼性,我还给这儿讲什么经,传什么道呢?孔子只好向那小孩赔不是,然后带着俩徒弟闷闷不乐地回去了。
其实,那光着身子的小孩,就是山西这一方的红眼老主(山西人供俸的头儿)。他听说孔子来讲经传道,心里很不好受。他想,如果这一方人都听信了孔子的那一套,到时谁还听我的。所以,他才出了个鲜点子把孔子挡了回去。
孔子师徒仨回去路过江南时,江南人听说孔圣人来了,都高兴地走出家门迎接他,并好吃好喝好招待师徒仨。孔子看到江南人对他这样好,相信他说的话,就把准备给山西人的那本书又给了江南人。这样,江南人就多得了一本书。
后来,山西人听说孔子所讲的经和道,特别是他写的书,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也听说该给他们的书在江南,山西人就到江南去找了。但江南人死活不承认。从那时起,人们就称江南人为“江南瞒字”或“南瞒子”(俗称“南蛮子”),而山西人被叫做“山西找字”。
河南人呢,虽得到了一本书,但他们在孔子讲经传道时,只顾翻书看孔子写的字儿,夸那字写得很好,对孔子讲的却不完全懂,书中的内容也没有全看明白,所以,人们称河南人为“河南夸字”。
直到今天,许多能人大都出在江南,特别是沿海一带,经济特别发达。而山西那些山沟里的人,大都憨实厚道,有的甚至有点儿憨憨傻傻的。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