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郑州:抢救商城遗址
2013/9/4 15:47:44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今年6月,被列为 97年郑州市四大重点工程之一的紫荆山路工程上马了。它北起东里路,南接陇海路,该路段南北穿越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商城遗址,在这一区域里有从商代到唐宋时期的丰富文化遗存。商城遗址的命运如何?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
一条路的开通,引发了商城遗址的考古发掘
随着紫荆山路所经地段居民搬迁工作的完成,规划达40年之久的紫荆山路工程顺利进入施工阶段。规划中的紫荆山路北接花园路,过紫荆山百货大楼,南到南三环路,是郑州市的一条南北向主干道。该路的开通,将改善城市东部的交通状况,大大减轻二七路、火车站地区的交通压力。另外,这条路准备建成商业、金融一条街,将为郑州商贸城建设注入活力。紫荆山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梁惠玉副指挥长介绍说:“这条路规划、酝酿了几十年,l985年就准备修,由于种种原因,计划搁浅。这次市里下了很大决心,要求克服一切困难,力争年底打通紫荆山路。”工程的难点在于,一是居民搬迁问题,2500户居民要搬迁,其中主要是回族居民,难度相当大。二是如何妥善保护地下文物的问题。工程伊始,郑州市有关部门就向国家文物局递交了关于紫荆山路通过郑州商城遗址的请示报告,并于7月24日得到批复。“没有紫荆山路工程的上马,就没有2500户居民的搬迁,考古工作的大面积开展也就无法进行,可以说工程带动了考古发掘。”谈到考古与工程的关系,梁惠玉这样说。
大约3500年前,华夏祖先在这里建立了都域。此后几千年间,先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如今,千年的刀光剑影、风云变幻早已化为静默的永恒,而地上已建起了现代化的城市——郑州。紫荆山路所经地段,正是商城遗址的中心区域,工程的上马,意味着地下千年的文化古迹将重见天日,特别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商代城墙——郑州商城南城墙将有45到60米长的一段被打通。如何本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原则,积极稳妥地搞好文物考古发掘工作,成为考古工作者和紫荆山路建设者所关注的问题。
守望历史的人们
为切实做好紫荆山路的文物保护工作,省文物局于6月中旬成立了紫荆山路文物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紫荆山路文物考古队具体负责该项目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6月24日,考古队进驻工地,开始了紧张的前期勘探与考古发掘工作。谈起这次考古发掘的意义,考古队负责人曹桂岑研究员说:这次大面积的考古发掘,对于全面了解郑州商城遗址的分布和郑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有着重要意义。南城墙的解剖与大量的出土文物,将为国家“九五”重点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商代前期的断代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与实物资料。
紫荆山路路基施工工期短,商城遗址地下文物非常丰富,工程量很大,这些都给考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20多名专业研究人员组成的文物考古队,带领百余名民工在长2200米、宽45米的区域内,以南城墙为界,分内(北)、外(南)两大区域展开发掘工作。进驻考古现场以来,考古队就取消了节假日,他们努力克服天气炎热、战线过长、交叉施工等诸多困难,以确保考古工作的顺利进行。
曹桂岑是研究新石器时期的考古专家,这次为了商城遗址的发掘,才转到商代前期的考古发掘上来。几个月来,6l岁的他奔波在工地、研究所之间。南城墙是这次发掘的重点,它对夏周断代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商前期年代学研究”的项目负责人,76岁的金槐先生数次冒烈日来到发掘现场,进行指导,让队员们感动不已。马晓林是今年刚毕业的考古学硕士研究生,一毕业就来到考古队,几个月来白皙的脸庞也晒黑了。他说:“一出校门就遇到商城的考古发掘,文物多,情况复杂,又有这么多的专家给指导,这对我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考古队还有许多队员像安金槐、曹桂岑那样默默工作着。他们无私奉献,是为了考古事业,他们守望历史,是为了我们这个时代。
若没有施工部门的配合,我们很难想象考古工作能顺利开展。紫荆山路工程上马,走的是一条“以路带房,以房养路”开发城市交 通的新路,政府没投资一分钱,资金困难可想而知。但指挥部仍设法筹集资金80万元,作为勘探和考古发掘的经费。城市开发建设与文物保护历来是一对矛盾,在紫荆山路工地也面临这种情况,施工单位要赶工期,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考古部门要保护文物,追求社会效益。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指挥部一开始就要求各施工单位克服困难,积极配合发掘工作。各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发现文物一定要停下来,交给文物部门,多配合。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配合了考古工作,保证了文物考古工作的顺利完成。通过近四个月的考古发掘,紫荆山路文物考古工作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商城遗址的南城墙外(南)路段,由郑州市文物处钻探出41座古墓和53处灰坑或水井遗迹。抢救清理古墓2 1个和商代灰坑26个。出土了一批陶、铜、骨器和画像空心砖等重要文物,为研究汉代郑州地区的墓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在南城墙以内(北)也发现了大量的灰坑、墓葬以及文物。其中以该段发现商前期墓葬中随葬的海贝最引人注目。南城墙的解剖,对于我国夏周断代工程商前期的断代研究有重要意义。考古队在城墙上开挖南北长35米、宽6米的探沟4条,基本上搞清楚了商代城墙的夯筑结构和商代城墙的堆积层。在商代夯土墙外侧文化堆积层内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陶片,据此可以推算出该城墙的下限年代。9月29日至30日,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黄景略研究员、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教授等4人组成的专家组,专程来郑州检查指导紫荆山路的考古发掘工作,专家组一行实地检查了正在进行剖解的南城墙,参观了出土的文物和为断代工程采集的C14样品。对紫荆山路文物考古队的考古发掘工作和南城墙的解剖中的重大发现给予肯定。
紫荆山路考古留给人们的思考
为时一个月的采访结束了,当人们为紫荆山路即将通车而兴奋之时,考古队员们提到这样一件事,广东省在修广深高速公路时,路线正好通过虎门炮台,为保护后者,建设部门特意让公路绕了个弯,为此多花了不少钱。有人曾提出为什么不让紫荆山路在南城墙段架座高架桥,从而保护商代城墙的完整性?有关部门的回答是:主要是资金问题,目前能做的保护工作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回答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在紫荆山路工程考古工作中,文物考古队得到其他部门很多帮助和配合,但也发生过不理解文物保护工作的事。谈到这种情况,曹桂岑说:这是由于人们缺乏对文物工作的了解才发生的情况。我们能做的就是耐心地向不理解的人宣传文物工作的意义和文物的价值。更多的人认为,在文化遗存如此丰富的地段施工,《文物法》的宣传应该先行。市政一公司的陈利生以前没接触过考古,这回经常与考古队打交道,也慢慢地有了兴趣,8月6日,他在施工中发现一个唐代黄釉碗,二话没说主动交给了考古队。梁惠玉副指挥长说:“紫荆山路工程要求我们尽量做到既对得起前人,也要对得起后人。”
10月14日那天,我在南城墙考古现场采访。秋日的余晖洒落在城墙的剖面上,层层夯筑的土层像一片片书页,摞成一部三千年的书——这片片“书页”,凝固了时间,凝固了生命,凝固了喧嚣,成为永恒。北望,是轰鸣的工地;远处,紫荆山大楼的玻璃幕墙在秋阳下熠熠闪光。我仿佛看见,伴着隆隆的轰鸣,美好的明天正向我们走来。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画报》199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