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韩国官场人浮于事,政令不一,造成政局混乱,国力衰弱。韩昭侯继位后,决心根治官场的歪风邪气。
经过改革,一些庸官被免职。然而,仍然有一些人在耍花枪,他们在汇报工作时都是拿着师爷们写好的发言稿照本宣科。并且,官员们的发言多是空话、假话、套话,有些发言严重脱离实际。
一日,韩昭侯派巡视员骑着马到京城附近的田地里巡视,看看有没有损害老百姓生产的行为发生。不一会儿,巡视员就回来报告说,京城东边有一头牛在田地里啃禾苗,没有人制止。韩昭侯让巡视员在殿下待命,自己紧急召见文武大臣。
韩昭侯让大家说说最近农业生产的事儿。大家争相发言,“好”声一片。韩昭侯突然向主管京城的大臣问道:“京城东边有一头牛正在啃禾苗,你们怎么不安排人制止呢? ”那位大臣以为韩昭侯位居深宫,不可能知道这种事。于是,他大大方方地回答道:“主公开玩笑了。京城186名稻草吏正日夜巡视在田地里,怎么可能有牛在啃禾苗呢? ”
韩昭侯一听,什么也不说,带着大家就往京城东边走。车队出了京城东大门,果然有一头牛在啃禾苗。那位大臣吓得一下子跪在地上,不敢起来。韩昭侯把那位大臣削职为民,永不录用。自此,再也没有人敢对韩昭侯说假话了。
有一次,韩昭侯喝醉了酒,和衣靠在龙椅上睡着了。当时,负责韩昭侯衣服的典衣官员不在现场,而负责头冠的典冠官员却在身边。典冠担心韩昭侯受凉,就从衣柜里拿出一件衣服,搭在了韩昭侯的身上。
然而,韩昭侯却把那名典冠杀了,理由是干了别人职权范围内的事儿。而对于那名典衣,仅仅是免了职位而已。这件事儿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大讨论。韩昭侯却对大臣们说:“其实,杀典冠我也是于心不忍。可是,人在官场,越权比寒冷的危害更大呀!”韩昭侯一句话,说得文武百官不寒而栗。
小吏违章,韩昭侯处理起来铁面无私,高官要员违章,韩昭侯照样不讲情面。申不害是韩国的国相,位高权重,正是他以刑名之说推动的改革,使韩国摆脱了以往颓势,因此成为韩昭侯最为赏识和倚重的功臣。申国相功劳虽大,但也有私心。这天,申不害觐见韩昭侯汇报工作,顺便婉转表达了自己的一番私求:老大不小的堂兄也想成为一名“干部”,请领导关照弄个一官半职干干。申不害相信凭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韩昭侯一准会给面子。
然而,申不害想错了,他这个诉求被韩昭侯无情地拒绝了。申不害老大不爽,韩昭侯于是和他做了一次促膝谈心:“国相你可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我现在是答应你的请求而废弃你的学说呢还是执行你的学说而拒绝你的请求呢?你曾经教给我要根据功劳大小封官晋爵,如今你却另有所求,那我听谁的呢?”
申不害到底是君子,回到家,他不进正室,有意把自己关在偏房做深刻反省,而后向韩昭侯做了坦诚的自我批评。
韩昭侯第一招清除了庸官,第二招根治了懒官,第三招遏制了散官越权,第四招不许私求。这四招招招都打在了靶心,彻底扭转了韩国官场的不良习气。自此,官员们务实了,假话、空话、套话没有了,徇私枉法的没有了,国家也慢慢兴旺起来了,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作者:徐翀【原标题:韩昭侯四招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