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2017年,中牟县韩寺镇的“二鬼摔跤、虎头鞋制作、渔网编织”等9个民间项目成功申报为县级非物质遗产。为了让全镇群众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社会各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引导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10月24日起,韩寺镇文化站将分别展示这9项县级非遗项目,让大家领略其无穷的魅力。
自古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韩寺镇境内水域广泛,有三条自然河流自南向北分别为:丈八沟、堤里小清河、贾鲁河。
边庄、潘店胡两村依贾鲁河而居,长久以来有织网捕鱼的传统。渔网编织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清朝初期,由于世局战乱,浙江诸暨人边天恩带领家人逃到现在的边庄村,同时带来了沿海地区的织网捕鱼技能。边庄村东临贾鲁河,他们经常在贾鲁河里捕鱼摆渡,逐渐把织网捕鱼技术传承下来。
渔网编织纯属渔民捕鱼工具,传承很广,村里人都跟着他学,就这样代代相传,流传至今。编织渔网时,以“纲”为起始、以模子为网眼大小的基准,编织方法有打结法、绞拈法和经编法等十多种,一张渔网有时需采用多种编织法才能织成。编完之后在网的上面连接浮标,下面连接坠子,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渔网的编织过程。
据边庄村民说,渔网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深受渔民喜爱,渔民使用渔网能更快捕鱼,给渔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
由于渔网生产技术难度较大,习艺周期长,年轻人多不愿意学习,已经是后继乏人。随着现代机械工艺的不断发展,机织渔网正在逐渐取代手工编织的渔网。许多编织渔网的艺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加之缺失工具、缺少原材料等原因使此项技能处于日渐失传的窘迫现状。让人欣喜的是,韩寺镇已将渔网编织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以保护,希望能有热衷于此项技艺的人士弘扬和传承。(王君杰 李青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