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未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在1月18日晚的“戏曲演员声腔技能研修班”汇报演出暨河南大学2017新春戏曲演唱会上发自内心地说。
当晚由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戏剧家协会、河南大学联合举办的本次演唱会在河南省豫剧二团剧院上演,30多位师生们向观众们集中亮相展示了在仅15天内培训学到的十八般武艺。宋艳秋、张军涛、亢寒、郭霞、范军、史茹等轮番登台演绎了《朝阳沟》《义烈风》《包青天》《红颜钦差》《大登殿》《虢都遗恨》等选段,精彩的演出不时获得满堂好。晚会在左奇伟、王凯歌两位老师率全体学员演唱《沁园春•雪》的歌声中落下帷幕。
“戏曲演员声腔技能研修班”是河南省扶持艺术发展资金项目,于1月5日在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开班。作为河南省唯一拥有戏曲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的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在探索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对戏曲人才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提高戏曲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上有着优良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86年武秀之教授从“三结合”的理念出发,在戏校、剧团中招收戏曲演员到河南大学进行培养,创办民族歌剧专业,开创了以戏曲为基础的“三结合”(戏曲、民族、美声三种唱法结合)“假声位置真声唱”科学的教学模式,传承至今。
在为期半个月的“戏曲演员声腔技能研修”人才项目培训中,中国戏曲学院左奇伟教授,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张海宇,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的王凯歌、黄慧慧、邱雅洲、王志辉、王爱琴、张大新、陈文革等知名教师任教,整个教学团队负责对学员以“声”、“腔”演唱为主要内容,进行科学化、流派化、理论化的教学培养。其研修分别采取“一对一声乐小课”“小组研讨课”“大课唱腔指导课”“专题讲座”“专业汇报”等方式进行。
开班仪式上,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凌教授致辞时说,艺术学院各位领导及专家要利用这样的培训机会,培养出一批在戏曲声腔唱法、唱腔设计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更加科学化、流派化的豫剧表现形式,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据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赵振乾院长称这次培训项目按照国家专项资金管理相关要求,经过河南省扶持艺术发展专项资金中心批准,河南大学于2016年11月15日发布招生简章,面向全省报名招生,截止12月15日为止,共有来自全省18个地市(直辖市)的105人踊跃报名。12月18日河南大学组织相关专家对报名学员进行资格审核,最终确定31正式学员脱颖而出。
此次培训项目由河南大学戏剧学院王凯歌院长牵头,经过长期的准备,获批2016年度河南省扶持艺术发展专项资金。这是河南省首批扶持艺术发展资金项目,也是河南豫剧科学化、流派化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探索,为河南豫剧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河南大学在传承豫剧文化方面优势明显:位于豫剧祥符调发源地古都开封;著名校友樊粹庭致力于豫剧现代化改造成绩显著;从艺术院系设置到专门的戏剧人才培养,有着系统的学科建制和教学研究能力。2016年11月,河南大学申报的“豫剧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基地”获批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这是国家支持高校创建的第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全国仅有16所高校获批。
左奇伟教授表示,戏曲声乐是每位戏曲演员及戏友所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唱为第一位,发声方法是重中之重。我们的教学理念就是让我曲人都能通过学习能用科学方法唱好戏,持久唱戏。
“戏曲声腔培训班的启航,是我国戏曲艺术界的一件幸事,也是具有里程碑之意义。”张海宇教授说。
通过培训,学员们认识到演唱发声应该运用科学化发声方法与“腔”的风格、流派、味道相结合,解决了舞台演出中遇到的“声音嘶哑、塌中、挤卡压”等演唱问题,逐渐呈现出“松、通、亮”高品质声音效果。学员们普遍反映“培训的时间太短了,希望这个班可以有第二、三等期,让更多的演员和学生,学到科学发声的方法,让我们的戏曲事业更加强大!”
学员范军表示通过本次培训学习,真正认识到科学发声是以后戏曲者追求的目标。河南豫剧院三团的国家一级演员史茹说:“很荣幸被选上参加河南艺术基金项目声腔研修班,跟着老师们学到了许多专业化演唱技能和舞台表演经验,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