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总结表彰会在郑州召开。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孙鹏、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刘春晓,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裴景岭等领导出席会议。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负责同志及各省辖市文广新局主管局长、非遗科科长、非遗中心主任、省直管县(市)文广新局局长、非遗中心主任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两年来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表彰了一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孙鹏在会上做了指导性讲话,刘春晓在会上做了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总结。
会议指出,为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工作,省文化厅于2015年3月启动实施“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这是继2013-2014年实施“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取得成果之后,开展的又一项专项抢救保护工程,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特点开展抢救保护工作的有益探索,在非遗分类保护方面初步形成了河南保护工作经验。
按照《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工作方案》“六个一”的工作标准,即:为每个项目建立一套纸质和数字记录档案、编辑一批书籍图录、拍摄记录一批项目和传承人专题片、征集一批实物和作品、建成一批专题展示馆、培养一批传统美术艺术人才,对全省四级名录体系内的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和传承。
经过两年时间的积极推进,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丰硕成果。一是摸清家底,建立传统美术档案及数据库;二是加快进度,对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进行抢救性记录;三是汇集成果,编辑出版一批传统美术书籍图录;四是多种方式,征集传统美术实物作品;五是多方运作,建成一批传统美术展示馆和传习所;六是加强培训,培养一批传统美术人才。
会议还分享了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取得的经验,即:明晰工作思路是抓好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的关键;建立省市县联动机制是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的有效形式;组织专业团队是提升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的主要手段;为传统美术搭建交流平台是激活传统美术项目的有效手段。
会议对我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如部分实现重视不够,工作不平衡;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专业人员和设备匮乏;收集的资料、实物缺乏保存条件和系统的整理;各地对该项工程宣传不够等。
会议对如何做好传统美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并使之可持续发展,做出以下战略决策:
一是总结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工作经验,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传统美术类项目保护传承振兴的标准和规范,实施科学管理,为继续推进我省非遗分类保护工作积累更多经验;
二是对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对没有完成具体目标任务,特别是质量完成不高的工作,继续深化和完善,促使没有开展本级传统美术项目抢救保护工作的市县尽快完成这项工作;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动非遗场馆建设,尤其是传统美术类专题展示馆、传习所建设,使收集到的传统美术相关资料及实物能够妥善保存和整理展出;
四是加强业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五是结合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的实施,继续做好传统美术类代表传承人的抢救记录工作;
六是继续加强传统美术类传承人队伍建设,加大传承人群培训交流力度,提高传承人群的综合文化修养、设计创造能力、当代审美趣味,促进传统美术类项目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实现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