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关隘“风门口”的长城,只剩下这一垄黄土。
后人将炮台建在关隘上,可见此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清代镇远炮台内居住的老人。
郑州新密藏最古老长城 战国时期魏惠王修筑
一段边墙静静地矗立在山顶,任由历史风云变幻。
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侵袭,废弃的魏长城在山脊上依然清晰可见。
魏长城逐渐被外界所知,每日前来游玩的市民逐渐增多。
镇远炮台建造于清代咸丰年间。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追根溯源,它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战的产物,是大规模的、系列的军事战略防御工程。每当我们提到长城,脑海里总会想到北京八达岭雄伟壮观的明代长城。
殊不知,在我们身边,在郑州西郊的新密市,就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最古老长城——魏长城。其位于新密市境内西北10公里一带,这里山峦重叠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曾是皮定均领导的豫西抗日根据地之一。
魏长城有两道:一是西北的防秦和防戎长城(河西长城),二是南长城(河南长城)。河西长城是魏惠王在位时,利用西部边境上洛水的堤防扩大而修筑的,南起今陕西华县华山北麓的相元洞,达内蒙古的固阳。魏惠王晚年,修筑了保护国都大梁(开封)的南长城,经今河南原阳县境转向东南,向西直达新密市。
《史记·苏秦传》记载: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西有长城之界”;《后汉书·郡国志》记载:“有长城,经阳武到密”。这里,“秦”指苏秦,字季子,洛邑轩里(今河南洛阳人),著名纵横家;“魏”指魏国,初都安邑,魏惠成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故另有梁国之说;“阳武”指今河南原阳县东南;“密”指今河南新密市;“长城”指黄河北原阳经郑州西郊到新密一线,系魏国(战国时期齐、楚、燕、秦、赵、魏、韩七雄之一)为防秦国入侵所建,长100余公里。秦统一六国后,该长城被遗弃,久而久之,其原阳至郑州段灰飞烟灭。
现存魏长城北起香炉山(荥阳市、新密市交界处),中经蜡烛山、沙口、凤门口、五岭,南止茶庵村北,全长5.8公里,墙基宽2.5米。最高处高2.5米,依山盘旋,青石垒砌,林峦秀异,气势巍峨,箭楼、烽火台、营盘等防御设施完好。建在魏长城之上的“镇远炮台”,为清咸丰十年即1860年建,方形,青石质地,铁汁灌缝,高约10米,长、宽各5米,内分两层,层层有炮眼。也是珍贵的历史见证。
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7月28日,新密魏长城成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整修新密魏长城不仅对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研究古代建筑学与战争防御学极其重要的历史佐证,随着岁月流逝,该长城风蚀雨淋,面目凄惨,令人惋惜。不过,记者从新密市文物管理处获悉,郑州市已拨专项资金,对魏长城进行保护和维修,这个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物遗迹将焕发出新的光彩。(原标题:郑州新密藏最古老长城 战国时期魏惠王修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