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大院的古老之美
【文物的失落,就是一段文明的逝去,一段历史的“残缺”。
正如常年为文物保护奔走的作家冯骥才浩叹:“我们拆除了这些历史建筑,留下一片野地或‘方壳子’,如何再与历史对话?”
如今,郑州的一些古建筑正在成为“消失的文物”。郑州3600年历史中,堆积的故事大多留在典籍里,无数的故事已经失去细节。】
郭家大院是郑州市区唯一的四合院,因地铁修建,一直身处拆迁漩涡。经媒体持续报道后,引发多方关注,为了避让这座百年老宅,郑州地铁2号线东大街站的疏散方案作出调整。最终,郭家大院被确认原址保护。然而,郭家大院被保住之后:二进门改成了厨房,走道加装了厕所,门楼改成了门面房,老房梁急需加固……在城市化浪潮中,发展与保护、建设与破坏之间的冲突前所未有的尖锐。8月2日,记者走进郭家大院,从中窥探城市发展与遗迹保护之间的难题所在。
郑州最后的四合院:几经周折,终被保留郭家大院位于书院街112号,紫荆山路与书院街交叉口,如今是“书院幽荷”游园的一部分。
郭家大院被誉为“郑州最后的四合院”,说起它,附近居民无人不晓。
“据祖上老人说,院子建于明朝末年,总共经历过五六次翻新,最近一次是1929年。”66岁的郭天育老人说,他就在这个院子出生并生活至今。
“郭家大院的文物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是市区现有少数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布局的民国时期建筑之一。”管城区文物局副局长李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1月6日,管城区文物局将其列入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参观郭家大院,其中不乏外国游客。
“郑州最后一个四合院”是如何保护下来的呢?2003年,商城遗址附近要建“书院幽荷”小游园,涉及郭家大院的拆迁。“市领导到大院视察,指示一定要保护好,这算躲过第一劫,地铁方案为此调整,算是躲过了第二劫。”郭天育回忆说。
近距离探访:郭家大院的残缺美
8月2日,记者到郭家大院探访。
在高楼林立的紫荆山路上,这个大院显得很“个性”。大院门上,有一副大红对联:“历经沧桑”“岁月悠久”。旁边挂着简陋匾牌,上写“区文物保护单位”字样。“这个牌子是我们自制的。”郭天育老人说。
推开半掩的红色木门,大院内的现状并不如想象的好。
院内的老建筑本是青砖灰瓦,竟有几处红砖搭建的平房,挤占在四合院;临街门楼改成了门面房,租给了商户经营……
房子内部,门窗破败不堪,瓦砾里长出的杂草和小树让房顶略显塌陷;东厢房用牛毡和木条钉做的屋檐已经塌陷……
大院的破旧让人有些许失望。
但是,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翘角飞檐、格子窗、青石板以及一棵60余年的夹竹桃树,依然在提醒着人们她的古老美。上房房梁上“民国十八年(1929年)修建” 的字样也佐证了房屋的年头。
看护人的心愿:“政府出面把我们搬走,将大院保护起来”
郭家大院现有房屋16间,共360多平方米,常住7人,其中,郭家4人,租房户3人。
中午时分,室外酷热难耐,郭天育老人住的西厢房却十分凉快。“房子虽老,但住着舒服,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悠闲”。郭天育老人对这座见证了郑州发展和郭氏家族兴衰的大院充满感情,但他对这样的生活环境并不满意。
郭家大院早已面临修复。郭天育老人说,但大院的最后归属和安置问题没有谈妥,也就没有得到及时修复。郭天育的心愿是,“政府出面把我们搬走,然后将大院好好保护起来”。
如今,整个郭家大院被分成了8个房产证,郭天育持有面积为50平方米。对于搬走的条件,郭天育直言不讳,“每平方米补偿2万元,或者按照3倍面积提供住房”。
政府的无奈:
搬迁条件无法谈妥,保护无法实施
“作为文物部门,我们已经做好了原址保护方案,希望大院内现有居民搬走,政府对大院进行原址保护。”李东说。
管城区东大街办事处一名负责人表示,“对方提出的搬迁补偿条件太高,始终无法谈妥,我们也很无奈”。
“根据有关规定,郭家大院的所有权属于郭家,如果郭家人没有能力保护,可以提出申请,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协助保护,但他们并未向政府申请。”李东说。
按照管城区文物局方案,政府征用以后将原址进行保护,打造成一个民国时期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届时,地铁2号线东大街出站口将成一道亮丽风景线,不仅仅是一个文物遗址,还将成为一个免费对外开放的景点。
“希望涉及各方能够尽快达成一致意见,提早对郭家大院实施保护。”李东说。
专家的建议:
郭家应申请政府保护,不搬离原址
彭保红是郑州市古民居保护志愿者,也是最早参与呼吁保留郭家大院的志愿者之一。
“古建筑保护,如果只是变成博物馆,会很没有味道。” 她建议郭家大院应当申请政府修复,郭家人仍居住其中负责看管和保护。她说,现在郭家大院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这里有我们过去的生活方式、原始风貌,是活的文化传承。
正如一名民俗专家所说,郑州有3600年的历史,但却很难有一种心理上的融入。“比如说有一件瓷器,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如果它是经过祖爷爷、爷爷几代人传下来的,就会感觉特别亲切,有了传承文化才能带来归属感。”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郑东军认为,割断历史的城市化是失败的城市化,如何在两者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需要理性而科学的决策和实践,古建筑景观与城市基础设施可以相得益彰。(原标题:郑州:百年老宅郭家大院被保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