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祠
2013年2月23日,郑西古民居保护志愿者来到水牛张村考察“张氏祠堂”。
水牛张村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四环以西,科学大道以北,隶属于沟赵办事处。据沟赵办事处2012年7月17日公布,“截止至7月7日,水牛张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现整体拆迁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
以前我骑自行车上荥阳经常路过水牛张村,而这次走在村内的大街上,两侧却是残垣断壁林立和碎砖烂瓦遍地的废墟,犹如进入了无人区,心里不免有些伤感。
水牛张“张氏祠堂”的小院子位于大街北侧,院门两侧各立有一块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无奈院门锁着我们无法入内,然而院内的景物却能够透过简陋的院门一览无余。张氏祠堂现仅存一座正房,座北朝南,单檐硬山式小青瓦屋顶,砖木结构,三开间,带前迴廊,山墙前后的砖雕墀头造型简洁,为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
水牛张张氏祠堂
原来正房门口左侧还立有一通民国时期的《水牛张张氏宗祠碑记》碑刻。据碑文记载,水牛张张氏家族先人于明朝初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于此。
水牛张村的村名当然与水牛有关。明洪武初年,有张氏叔侄二人牵着一头水牛,自山西洪洞大槐树出发,千里跋涉来此落户,垦荒屯田,在辛勤劳动中主人与水牛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张氏叔侄成家立业,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形成了村落,为怀念亡故的水牛,遂起村名为“水牛张”,一直沿用迄今。
在张氏祠堂内正中供奉着张氏始祖牌位碑,两侧为八通家谱世系碑。原来这九通石碑是镶嵌在祠堂正北的墙体里面的,其中两通石碑上还刻着自明朝以来所有张姓的字号和辈分网络图,详细说明了张氏祖先来自何处。
这些被特意藏匿于墙内的张氏宗谱碑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幸逃过多次劫难而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如今成为郑州市区内发现的祠堂中保存最全、最完好的家族宗谱碑刻,为郑州张氏姓氏研究及家族发展史研究提供了翔实的一手资料。
张君英烈士纪念碑
正房门口左侧新立了一通《张君英烈士纪念碑》。
张君英烈士(1912-1945年)是张氏后裔,是张氏家族的光荣,也是郑州人民的骄傲。
他又名君鹰,乳名石柱,学名华福,生于沟赵乡水牛张村。1932年,20岁张君英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在河南各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6年8月被国民党特务追捕后,转移到山西太原部队工作。1940年,任昔东县县长。1942年回延安参加整风。1944年,随太岳军区十八、五十九团和六支队南渡黄河挺进豫西。1945年2月第一次解放渑池,任副县长。1945年5月26日夜,伪装革命的八路军独立第7旅旅长,兼渑池县县长上官子平发动叛乱,包括张君英在内的133名革命干部壮烈牺牲。史称“豫西事变”。第二天,村上各户农民自觉凑钱,买来棺木,把张的遗体暂时存放在村东沟窑里。1950年春,渑池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张君英烈士大会,将其安葬在渑池烈士陵园。
在离张氏祠堂西面不远的街道旁,我们发现了一块石碑,灰头土脸地躺在垃圾堆里。石碑上部刻写着“五门地畝”四个大字,十分清晰。可惜的是,碑身有一贯穿孔洞,已经断成一大一小的两截了,从很新的断面可以判定,其罪魁祸首就是野蛮拆迁。
现将正文经辨认可阅读的文字抄录如下:
“嵗次己未冬 家谱已续 又恐地畝年久深多出纠葛 合族人同管 中崔召南 丈量界明 今将地畝开列於後”。
毫无疑问此碑属于文物。犹如在街头巷尾检到弃婴后立即报警一样,惊喜之余我们决定马上拍照发微博,并联系文物部门请他们赶快前来收容,妥善保护起来。
能偶然抢救到一通《五门地畝》碑,真可谓不虚此行,偷着乐吧。然而要提高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任重而道远,我们仍需努力!(谢金方 文图)(原标题:探访水牛张村“张氏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