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历史传说 >> 姓氏文化 >> 浏览郑州

郑国叔段 开创段氏

2014/5/22 20:01:59 点击数: 【字体: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大理国的王爷段正淳和段誉,可谓个性鲜明、别具一格。有研究者称,段正淳的得姓始祖正是当年逃到河南“共”地的共叔段。段姓的得姓始祖是谁?段姓中又有哪些名门望族、哪些家训良风?

  得姓始祖

  郑国王子,叔段逃“共”

  提及段姓的得姓始祖,正在编撰《中华段姓统谱》的段建甫说,他走访了15个省的80多个县市。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全中国90%的段姓人是共叔段的后裔。

  郑国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了两个儿子,次子叔段仪表堂堂,武姜很偏爱他。

  等长子当了郑国国君(即庄公)后,武姜请求把军事位置险要的“制”地,作为叔段的封地,庄公没有答应,而是把都城的一块封地给了叔段。但叔段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而武姜准备与叔段里应外合。庄公获悉后派兵讨伐,叔段大败,逃到“共”地(今河南省卫辉市),后人称其为共叔段。

  共叔段死后,家人子孙四处逃散。郑庄公的儿子郑厉公继位,态度有所改变,他曾对臣下说:“不可使共叔段无后于郑。”共叔段的子孙始称“公孙段氏”。

  在政治斗争中,共叔段背上“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骂名。但在《诗经》中,共叔段却被认为是仪容美丽、品德高尚的人。

  说法不一

  段姓来源,众说纷纭

  在段姓宗亲网站上以及民间段姓文化研究中,段姓起源说法不一。

  在众多的姓氏书中,谈到段干氏的得姓,都有“干邑”和“段邑”的记载。史料记载,有一段姓,为老子之子宗。春秋时为魏国将领,受封于段干,人称段干木,段干木的后代以地名为姓氏,后代有以段为姓氏的。

  云南大理白族中,先祖在甘肃武威郡的段思平,宋朝时在云南大理建立了大理王朝,是为大理段氏。

  宋太宗时段文阊《京兆段氏族谱序》记载,周宣王时期,段氏家族的段珥就以其德行为世人所称道。段珥的后世子孙繁衍生息,遂成为渭河流域的望族,这就是《百家姓》中所称的“京兆段氏”。

  “不知宋代段文阊如何考证上述说法。”郑州74岁的民间段姓文化研究者段浭新称,上述京兆段氏在《江西鄱阳段氏族谱》中有记载,但仍有许多尚待考证之处。

  在罗振玉主要著录传世的商周青铜器铭文《三代吉金文存》中,段姓与段国有关,段姓应来源于殷商时期的段国。

  迁徙分布

  主推叔段,迁徙南北

  河南商报记者查询段氏史料发现,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及武侠小说中的段正淳,先祖地在甘肃武威郡。大理段氏后裔段洪杰及民间段姓研究者段民安都认为,大理段氏、鲜卑辽西段氏、段干木都在共叔段之后,而古代迁徙频繁,也应为共叔段后裔。

  段姓来源还有争议。但连续6年收集族谱的段建甫称,共叔段为段姓得姓始祖,目前被普遍认可。河南商报记者在段姓网站及段姓书籍中发现,这种说法多被当做主流。

  如果以共叔段为得姓始祖,那段姓就属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根据2007年公安部公布的全国户口统计数据,段姓排在第78位,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7%,如此计算,段姓人口约为324万。

  至于历史上段姓的迁徙,按照《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等书的说法,先秦时期,发源于河南的段姓,随后向北方的河北,以及山东、辽宁扩散。

  秦汉时期,段姓主要向西北的陕西、甘肃移民,随后南下入四川、云南。东晋南北朝时,段姓移民湖北、江西,随后扩散到安徽、江苏、浙江。唐朝时期,段姓已经出现在长江南面的湖南。宋朝时,段姓进入了福建。明朝时,段姓已经分布到大江南北。

  郡望堂号

  遵法戒讼,力业操勤

  历史上,名门望族大多在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着书写“堂号”的匾额,逢年过节,还会在门前挂起书写“堂号”的灯笼。“堂号”是一个姓氏家族的标志和代表,是家族门户的代称。

  段氏在古代就有以郡望为堂号的武威堂、京兆堂,以先人的德望、操行、功业以及嘉言懿行等为堂号的君轼堂、酉阳堂、读书堂等,以先祖祥瑞吉兆传说为堂号的集凤堂等,以传统伦理道德、劝诫训勉后代词语为堂号的孝义堂、崇本堂等。

  拥有堂号的家族,一般会有家规祖训。1993年,河南郸城段姓联谱续修时立《家训》称,“词不必精深,惟求人人易知而易行。凡我族众,各宜致意安常,力业操勤,谨于当躬,正己修身,树仪型于后裔,庶子弟之景行,维贤于焉,光辉族党矣。”

  所立九条家训分别为:敦孝悌、睦宗族、力业本、慎交友、调子弟、尚勤俭、遵法律、戒争讼、禁非为。

  族规家训乃一族祖宗训诫子孙的言论,正所谓“谱列家箴、家礼、庭训,立宗法实伸国法也”。作为民间段姓文化研究者,段浭新称,研究族谱、研究族规家训有特殊意义,子孙知道祖先,会自我约束自己,不给祖先丢脸,而且族规家训在家庭教育中能惠及子孙。

  许慎说“段”

  千锤百炼,坚忍不拔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段,椎物也。”著名史学家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称:“金文段,象手持椎于厂中捶石之形。”

  图腾文化学者王大有先生说:“段是以司职为图腾的族称。右边是手拿利器砍山崖的石壁,左边表示被砍的山崖已经开裂。”

  他称,在春秋时期,宋国有公子段,字子石;郑国有公孙段,字子石。凡以段为名者,字均为子石,也说明了段字与“石”的关系很密切。古代以“段”为名的人很多,大概是取其“千锤百炼,坚忍不拔”之意。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商报(2014-05-19)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