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xióng——源于黄帝国号的姓
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记载,熊姓来源有二,以形成时间先后为:“黄帝有熊氏之后”;“楚鬻熊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说是“少典之子,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因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相传他曾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又曾在涿鹿(今属河北)之野击杀蚩尤,得到各部落的拥戴,由部落首领而成为部落联盟领袖,被诸侯尊为天子,以代神农氏;因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传说远古时的很多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黄帝的子孙中有一支以他的号“有熊氏”为姓,形成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熊姓。
又据《史记·楚世家》等书记载,陆终的第六子叫季连,“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商朝末年,季连之后裔鬻熊,曾为周文王姬昌之师,其后代以他的名为氏,称为熊氏。周成王时,鬻熊的曾孙熊绎,以文王功臣之后嗣被封于楚,姓芈氏,居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东南)。《古今姓氏书辨证》说:“由(熊)绎而下,为楚君者,皆以‘熊’连名称之”,“盖姓芈而氏熊也”。这就是源于鬻熊的熊氏。因季连之父陆终是颛顼的玄孙,而颛顼又是黄帝之孙,所以,追根溯源,这一支熊氏也是黄帝的后裔。
从上古时期开始,就有熊姓人物的活动。《书·尧典》中有“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羆”;传:“朱虎、熊羆,二臣名。”这说明帝尧有臣叫熊羆。夏代初期,曾夺取太康王位的后羿,有贤臣熊髡,《姓氏寻源》说“当是黄帝有熊氏之后”。太康所居之斟寻,在今河南巩义西南。西周初在楚国附近建立的子爵罗国,亦为熊姓,这个罗国先建都于今湖北宜城县西,后徙今湖北枝江县东北,又迁今湖南湘阴县东北,春秋时为楚国所灭,国人有的仍姓熊,有的以国为氏,姓罗。先秦至汉代,熊氏主要是在今湖北、湖南省境内发展繁衍。魏晋南北朝时期,熊氏部分人徙居今江西,还有迁至今山东省境者;此后直至元、明时期,江西南昌熊氏和湖北江陵熊氏繁衍昌盛,人才辈出,在当地形成望族,所以姓氏书都说熊氏“望出南昌、江陵”。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载,岳州(治今湖南岳阳市)四大姓中有熊姓,豫章(今江西南昌)五大姓之首为熊姓。此外,熊氏在宋代还分布于今福建、江苏的一些地方,如熊禾、熊克、熊刚大、熊节,均为建阳(今属福建)人,熊兆为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画家熊应周为金陵(今江苏南京)人。明代,今四川、浙江、安徽等省已有熊氏的聚居点,如熊文灿为永宁卫(今四川叙永)人,熊过为富顺(今属四川)人,熊汝霖为余姚(今属浙江)人,熊玻为泾阳(今安徽泾县)人。清代,熊氏除分布于上述地区外,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也都有熊姓居氏,如熊景星为南海(今广东广州)人,熊方受为广西永康人,书画家熊才为云南昆明人。湘、黔等省的熊氏,有一部分融入苗、水、布依等民族中。
从清代开始,闽、粤熊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行开垦。近代以来,一些熊姓人离别故土,走出国门,徙居海外,不断开拓新的事业,现主要侨居于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欧美一些国家。
春秋末年,楚国有勇士熊宜僚,相传善于弄丸为戏,可以敌500人。东汉有舂陵(今湖南宁远)人熊乔,初平中任曲江长,雍容莅事,听览如流,后拜骑都尉。西晋有南昌人熊翘,曾为石崇苍头,性廉直有士风,文学家潘岳见而称异。北朝有经学家熊安生,长乐阜城(今山东交河东南)人,北齐时任国子博士,后入北周,官露门学博士,通五经,精《三礼》,为北学代表人物之一。元代有文学家、音乐家熊朋来。明代有通俗小说的编著者和刊行者熊大木,辽东经略熊迁弼,兵部尚书熊文灿。清代有无神论者、内阁学士熊伯龙,经筵讲官、纂修实录总裁、吏部尚书熊赐履。近现代较著名的熊姓人物有:熊希龄,1913年曾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熊十力,现代学者;熊克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熊成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熊雄,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黄埔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熊庆来,数学家;熊佛西,戏剧教育家。
熊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名列第68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2%,分布很广,以湖北、江西、四川、湖南较多,这4省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的66%。熊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除了上面已叙述者外,湘、鄂、川、黔毗邻地之苗族仡熊氏,汉姓为熊;普米族本牙氏,汉姓有为熊者;傈僳族以熊为原始图腾的氏族五饶时,汉姓为熊;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当纳氏、热惹氏、亚咕氏,汉姓均为熊;彝、满、瑶、壮、蒙古、阿昌、土家等民族也都有熊姓。作者:谢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