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寺,古称大白马寺、大慈云寺、释源、祖庭,俗称上寺,明初河南知府虞廷玺撰文称其“少林共祖、白马同乡”。慈云寺位于河南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之间,南依中岳嵩山,北瞰黄河洛水,东连浮戏阳城,西托北宋皇陵。据古碑文记载,该寺创建于东汉,唐玄奘奉敕重修,宋、元奉敕再修,明初长沙太守之子,投师南京、北京大国师的南宗顺又进行大规模复修,寺院占地60余亩,直辖面积一百余平方公里,信徒涉及全国十一个省和近百个州、县,规模“不减丹丘蓬丈(来)”,“不减武夷九曲”,“虽远公之住庐山,达摩之居少室,大颠之临南海,其胜会丛林,亦不多让也”,被誉为“巩南之胜概,丛林之第一”、“中州第一寺”,登封古刹法王寺的旧碑亦称“嵩阴之慈云……为佛教入中国作寺之始”。慈云寺寺院香火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该寺遭到严重破坏,七人不能合抱的大白果树等巨木被砍伐,数以百座的古塔被拆毁,巨量寺产被挪用。
建国后,位于深山幽谷,风景秀美的慈云寺遗址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1963年被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来,慈云寺所在地的民权村干群众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又邀请文物、古建、森林等各方面专家,对青龙山及慈云寺作了全面调查,发现隋、唐、元、明、清时期古建、石刻、摩崖等文物数百件(处),仅碑刻就50余通、塔铭四十余块,其中隋代造像幢、双足灵相图、五十三峰图和唐代古塔等尤为珍贵。寺院周围原始次生林面积百余平方公里,林木等各类植物109科、377属、639种。(原标题:青龙山慈云寺将成为巩义文化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