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西边有一条小街,名字叫塔湾西路。小街东200米,是南北走向的塔湾路。这两条路为什么以“塔湾”命名?大家都隐隐觉得,肯定是与一个塔有关,但许多老年人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塔。
昨天一大早,84岁的张学韬老先生颤巍巍地走进报社。这位黄埔军校十八期毕业生,慢慢展开一张黄旧的纸质7寸老照片,上面有一座11层八棱砖灰塔,虽没有塔尖,屹立在几排瓦房前,仍然显得很巍峨。
“这座塔是开元寺的舍利塔,塔后边的瓦房,是寺庙。”张学韬说,开元寺建于唐朝,后来毁于日寇炮火。
这个说法得到了83岁的郑象乾老先生证实。1989年,郑老先生参与编写了《管城文史资料》。这本书记载了开元寺舍利塔的历史。他看到这张老照片时,忍不住叹道:“太难得了,这张照片这么完整,编写资料时用的图,都没这个完整,这张老照片很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甚至更早时期拍摄的。”郑老先生说,究竟塔在什么时候失去了尖顶,历史没有记载。
《郑县志》记载,古开元寺舍利塔高52.7米,四周风景幽雅,历史上素有“古塔晴云”之称,是郑州八景之一。
1938年,日军入侵河北后,郑州受到威胁,驻郑国民党军队用炸药对塔进行爆破,炸了几十次后,古塔西墙部分倾塌。1944年,日军第二次进攻郑州,许多人躲入塔内,因飞机轰炸,塔体坍塌,砸死30多人。
塔毁后,仅留有塔基埋入地下。1974年,从舍利塔塔基挖掘出碑记、墓室、佛像等石刻后,塔基填土、封实,从此塔迹完全泯灭。开元寺舍利塔原来所处的地方,后来被叫做塔湾,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1947年7月7日,以东大街开元寺为址,建立了“工”字形平房40间,开始收容病人,从此河南省立郑州医院正式成立。1948年郑州解放后,医院更名为“郑州国际和平医院”,下设三个分院,7年后,该院一分院改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1977年后,当时的东大街农业队社员在此地填土平整地面,建造了大批住宅。这片土地,走入改革开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