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郭全忠的行书作品,有如“登高山仰观风舒云卷,临沧海遥望白浪生烟”,一种牵风系雨之势,让你顿生视野不尽,心域无边之惑,绝不囿于一尺一幅、一方一帖的狭小天地,而能激活你境外有境、天外有天的想象。
早已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郭全忠先生,出生于新郑县,自幼喜欢书法。从1959年招工到平顶山至今,50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无论是当年那个羽扇纶巾的青年才俊,还是已进入古稀之年的他,都一直拥抱着书法,审视着书法,思考着书法。
以风格而论,郭全忠先生属于传统书法家。中国书法,如不从根基上下工夫,终生难以成大器。数年来,他认认真真研读书法理论,认认真真临摹碑帖,先临颜真卿的《宝格塔》,《勤工礼碑》,再临柳公权的《玄秘塔》,钟繇和文征明的大小真书、王氏父子的墨迹,更是他乐此不疲的临写对象,隶书则临“礼器”、“曹全”、“张迁”的碑帖,行书则动情于孙过庭、米芾和祝允明等。就这样,由楷及隶、由隶及行、由行及草,终于使自己用墨有规运笔有矩。而广泛读帖,又让他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分量,日复一日,郭全忠的书法人生渐趋充实而丰满,线条与丰富的人生经历一起走向更加成熟的境界。于是,在郭全忠的行书近作里,我们窥见了他基于历史深度的理性表达和源于艺术激情的率真表现。
郭全忠作书,注重一笔一划、一字一句的得失,他讲究势、形、章法和结体等技巧,其目的要在这些规范中传达一种感触、一种情绪。他还注重技巧和法度的锤炼,在作品字里行间,体现了行云流水般的艺术境界,线条运行中的徐迟疾缓、字构之间的平衡得当、空间布排的疏密丰实,都流露出他控制局面的娴熟技巧。
这是郭全忠先生写的一幅录李白五言诗的行书,堪称他的行书代表作之一。作为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行书来说,在创作时既要有跌宕的风致,又要有翩翩的运笔技巧,然后才能得心应手,合情调于纸上。郭全忠在此幅作品上表现出的用笔基础,无疑是扎实而又灵动的。说其扎实,无论是点画波磔,还是提按顿挫,全都起迄分明,交待得清清楚楚,毫无含糊拖沓的地方;说其灵动,落笔轻时血脉流贯、游丝掩映,至于用锋的偏正藏露,也是随机应变、交替互出,不主张故常的。
再从结字来看,也是别具匠心的,在每一个字中都有一个精神绾结的中心,然后再由中心舒展四旁。这就是所谓的敛放。而在用笔上最有特色的,则更是表现在丰腴而不剩肉、清劲而不露骨上,这是这幅作品中用笔难能可贵的地方。【原标题:郭全忠的行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