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河南新郑发生大旱,树木干枯,庄稼颗粒不收,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官拜辅佐皇帝的宰相高拱(新郑人)奏明圣上,恳请龙恩对新郑赈灾免粮。世宗皇帝听后半信半疑,认为高拱有袒护家乡的意思,旨意访查新郑,命长随宫传下圣 旨,携大臣张居正、高拱、马文升等爱卿前呼后拥离 开京城到新郑查看灾情。至新郑略加休顿后,由新郑知县带路顺城东沿马陵岗往东北查看,一路上看到黄沙飞扬,尽是寸草不长的沙土丘岗。世宗皇帝也觉心寒,认为高爱卿所奏甚实,旨意对新郑免粮。而张居正则认为高拱所带之路尽是荒岗野岭,有意戏弄皇上,随之奏曰:“万岁,臣认为查访的还不全 面,是否下岗一观更好”。皇帝准奏,在马陵道上的中刘村往西行,来到栗元史村的西南地(也就是今天的古枣园),看到成行的树木枝叶干枯,随问高拱:“高爱卿,这是什么树,为啥都不长树叶?”高拱奏曰“万岁,当年您品尝过的甜似蜜的红枣就结在这种枣树上,因久旱不雨,树叶都落光了”。皇上和大臣看到灾情确实严重,无话可答。由于半天的鞍马劳顿,皇上和大臣都有些累了,下旨在枣林休整片刻。世宗皇帝坐在一棵枣树下,护卫将军站在身后,三位大臣坐在皇帝西南方,面对皇上,谁也没有说话,都在闭目养神。站在前面的随从太监当时不能休息,眼往四周看了一下,惊喜地发现皇上身边的这棵枣树长的特别粗大,奏曰:“万岁,您贵为龙体,身边的枣树也好粗大呀!”皇上听后,睁开龙目一看,脱口而出:“不错,这棵枣树比四周的都粗大,可谓枣树王也!要是风调雨顺,一定枝叶茂盛,好象朕的一把避日伞”。
休息片刻后,由于劳累,皇上传旨,不再往别处查看,认为高拱所奏俱实,当即拟旨对新郑赈灾免,粮一年,众卿叩头谢主龙思,随后御驾回京。其实,在枣树王北面较远处有一棵比枣树王更粗大的枣树,不过未被皇上发现,气的肚都炸了,从此少气无力的不再长了,至今也没赶上枣树王粗大。后人为了感谢世宗皇帝赈灾免粮的恩德,把皇上亲口谕封的枣树仍叫枣树王。枣树王西南方有一棵枣树长了三个股条,就长在高拱、张居正、马文升当年坐的地方,百姓称它为“三官树”,枣树王东侧的两棵大枣树,则被称为“二将军”,把气炸的一棵叫做“二枣王”。世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