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碑与草场村的传说
2013/8/16 16:27:16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相传在很久以前,官渡附近的草场村,有一座又高又大、形状很不规则的鸡血石,人们都称它是“官渡碑”。
“官渡碑”是谁立的呢?这还得从“官渡之战”说起。
在曹操大败袁绍、犒赏三军之际,官渡的老百姓也载歌载舞,庆祝胜利。就在摆庆功宴的第五天,在曹营的草料场中央竖起一座高丈五、厚盈尺,似红袍巨人,又似枣鬃雄狮的石碑。正面大书:
势弱倚百姓
兵强寡谋亡
曹孟德书
碑头大篆:“官渡之战,流传千古”
碑阴是记载官渡之战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汉隶体,苍劲有力。落款是谋士荀攸撰书。
碑座是一个巨大的黑色石雕赑屃,碑在赑屃背中立着,赑屃头向南,昂然远视。
过了半月,又有一个八角亭落成,雕栏画栋,玉顶琉璃瓦,紧紧把石碑罩住,使石碑显得更加威严壮观。
为什么曹操在他的草料场立这座碑呢?
据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一带大战几个回合,不分胜负。曹操两万兵马被袁绍十万大军团团围住。曹操本想速战速决,但寡不抵众,只好等待时机了。
袁绍几次进攻,都没攻克官渡,便在官渡周围筑起五十多座土山。居高临下,往曹营射箭,仍不能取胜。曹操坚守,也不出战。
曹军本来就缺粮草,现在又被围困一个多月了,军力渐渐疲惫。
曹操想,放弃官渡退回许昌吧,又怕袁绍穷追不舍。不但丢掉官渡,许昌恐怕也难以保全。于是,便派人悄悄越过敌人防线,去许昌请谋士荀彧想对敌之策。数日荀彧回书:
“……曹丞相,我知道袁绍全部兵马聚于官渡,并想同您决一胜负。您应该坚持下去。体察民情,以民为军,形势必定会有变化。当敌人士气衰落时,以奇制胜,断不可失……”
曹操看罢,心中大喜,便下令全力死守。
虽然如此,粮草供应不上,军心怎么能够稳住呢?死守又怎么能够持久呢?这岂不是纸上谈兵吗?
曹操在军帐中思来想去,又取出荀彧的信,在“体察民情,以民为军”一句话上,画了一串红圈。
当时,官渡已经开始流行瘟疫。军营中备有草药,战士安全无恙。只是在贫苦的老百姓中蔓延。曹操闻讯,便走出军营,带着军医,挨家访问诊治。十天,走了三百多家。用药煎服,患者无伤亡,个个痊愈。
自此,百姓感激万分,愿为曹丞相效犬马之劳。
特别是在曹丞相亲自为老百姓送药医病时,听说有一个叫“丁蛇毒”的恶棍,以开药店为名,横行乡里,敲诈勒索,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曹操经过调查了解,原来 “丁蛇毒”是袁绍部下一个兵痞。因作恶多端,逃回家乡,在地方又与袁兵内外勾结。曹丞相了解后,便将他缉拿归案。因为他有两条人命,所以斩首示众。曹丞相为民除了一害,真是大快人心。
一天,曹操在军帐中又为缺粮少草发愁,双眉紧蹙,夜不能寐,一时无计可施。
早晨,东方刚闪出鱼肚白,看守粮草的武士来报:“主公,昨夜还是草场空空,粮仓缺粮。现在却见草满场、粮满仓呀!主公,这是神助我们呀!”曹操一听,也甚觉奇怪。他便前去察看,果然如此。
曹操想,昨夜虽然有风,但风力甚微,即是神灵相助,能吹动茅草,粮食从何而来?其中必有奥妙。就派心腹进行暗查。这时武士忙道:“主公,实不相瞒,都是官渡百姓的意思:先斩后奏,小的也不敢不从。”
原来是官渡的老百姓感激曹操官兵,在官渡安营扎寨几个月,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还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听说军营中粮草快用完了,四乡长老聚会商定:县城四下百姓节衣缩食,牛马节省草料,资助曹军。百姓便星夜赶送,天不亮,草场和粮仓全部装满。
曹操知道这是官渡老百姓支援的,不禁热泪盈眶,并亲自前往拜见官渡诸位长老。他说:“你们为朝廷受尽了苦,今天又捐出粮草相助。我要铭记心头,并转告三军,不忘官渡万民恩德,以奋力杀敌相报。”说罢,再拜而去。
各位长老对曹丞相的话感动不已。说:“真仁义之师也!”
不久,许攸投曹。许攸劝曹操,趁袁军人心惶惶,我军振奋之机,速向袁军进攻。曹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星夜出奇兵,扮做袁军的模样,烧毁了袁绍在乌巢的粮仓,发动了对袁绍的全面反击。官渡百姓,凡青壮年自愿参军,直到捣毁袁军大本营——阳武,袁绍狼狈逃窜。
曹操大获全胜后,摆下酒宴,犒劳官渡各位长老。曹丞相激动地说:“官渡之战之所以能以弱胜强,都是官渡百姓的帮助啊!”说罢,举杯庆贺。
事后,诸位长老商议,将曹丞相的话,刻在石碑上,敬立在官渡草料场中央,激励后人,万世流传。并且请谋士荀攸撰写碑文。
正巧,在牟山脚下有一巨石,名叫“鸡血石”。殷红如血,光彩照人,好似一块透明的红宝玉。形状似人非人,似狮非狮,天然成就。经石匠鉴定,赞不绝口,称做“天下第一珍奇”。
数日将碑刻成。立碑那天,全军集会庆贺。
当夜,草场院内如红灯高照。打那以后,不论阴晴风雨,夜夜如此。
为了保护“官渡碑”,有一李姓长老,带家丁十人,在碑亭右侧盖了一处住宅,迁居到那里,世代繁衍生息,这就是草场村的来历。
草场那通碑被称为“官渡碑”!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