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历史传说 >> 传说与品牌 >> 浏览郑州

登封大禹之乡文化名片

2013/5/30 9:31:14 点击数: 【字体:


登封大禹之乡文化名片

大禹像

登封大禹之乡文化名片

大禹治水图

登封大禹之乡文化名片

启母石
   
    大禹,可歌可泣的治水英雄,疏浚洪荒、划定九州的贤帝圣王。

  文物古迹、古史载录、考古实证都充分证明:大禹家居在嵩岳、治水在嵩岳、建都在嵩岳,大禹文化完全可以和登封扬名海内外的儒、释、道三教文化并列而再称一极。

  在海内外华人中,大禹其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精神,利民厚生,因势利导的思想,日益凸显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

  作为生养了大禹的古都郑州,理应像纪念黄帝一样,通过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擦亮擦光“大禹之乡”这张遗忘已久的烫金名片,为推进郑州经济文化双跨越提供新的精神动力。

  大禹精神的现实意义

  上古其他圣王多以德教化天下,而大禹既以德、更以疏浚洪荒的实绩赢得万民崇敬。《论语》、《孟子》、《荀子》、《左传》、《礼记》等经传都有许多记载大禹事迹、概括大禹精神的文字。儒家经典中,大禹更被塑造为大仁大智大勇的圣王,成为儒家所讴歌、提倡的道德典范。孔子曰:“禹,吾无间然矣。”意即大禹功德近乎完美,没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所以,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大禹的业绩与精神不仅为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所推崇,而且为勤政爱民的政治家所效法。

  大禹文化研究者普遍认为,较之三皇五帝中的其他人,大禹精神最具现实意义。集中体现在五方面:

  第一是仁德爱民。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洪水滔天,民不聊生。大禹受命于危难之际,负起了治水安民的重任。他以一颗仁爱之心、爱民之心,不计成败得失而勇挑重担,以不朽的业绩,博得了诸侯和百姓的拥戴。

  第二是艰苦奋斗。史载大禹治水时,“劳身焦思”、“薄衣食”、“卑宫室”,历尽了艰难困苦。但是,大禹为了社稷民众的利益而以身作则,艰苦创业,其精神可谓惊天地而泣鬼神。

  第三是公而忘私。大禹的父亲鲧治水失败而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大禹虽感伤先人功败受诛,但仍以大局为重,新婚不久即离家赴任,在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甚至不能尽点慈父爱子之心,生动体现了人民公仆的大公无私精神。

  第四是民主礼让。中国的家天下非从大禹始,而是从夏启开始。大禹也继承了各氏族部落民主推举公众领袖的传统,他本来推举皋陶而准备授之以政,可惜皋陶先死。到他巡狩会稽临终之时,他并没有传位给儿子,而是“以天下授益”,在用人行政中体现了选贤举能的原则。

  第五是因势利导的精神。鲧采取围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禹受命后,用疏导的办法,按照水势就下的规律加以疏通,使之注入江海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因势利导的方法,不仅利于治水,而且对于治国治民也有借鉴作用。

  不少专家撰文指出,大禹精神所代表的中华人文精神,对我们建设物质、精神、政治三大文明,对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具有越来越高的学习、借鉴、继承、弘扬和力行的价值。这也是党和国家现在日渐注重纪念、研究大禹的原因。这样,哪里能成为大禹之乡,哪里能成为大禹文化圣地,哪里就将增添一笔价值巨大的文化财富。

  “大禹之乡”在登封证据确凿

  正因为大禹的功德,又因为大禹治水区域辽阔,“禹迹茫茫”,中国幅员之内,凡上古有洪水泛滥的地方,无论华夏夷狄,都会留下关于大禹的传说或遗迹。所以,“大禹之乡”的争执历代都在上演,而于传承大禹精神备受重视的今天尤甚。我省禹州市以史书上有夏禹封地在阳翟(今禹州境内)的记载为证据,成为目前得到较多认同的“大禹之乡”。学术界大多认同“启(大禹之子)都阳翟”的说法。而像《竹书纪年》、《汉书·地理志》、《国语》等史书都有“禹都阳城”或“夏居阳城”的记载;《史记·夏本纪》言之凿凿:“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这些古史上记载的阳城,即今天的登封市告成镇。在1977年告成古阳城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印有“阳城仓器”、“阳城”等戳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绪等权威专家都认为,登封作为“大禹之乡”,在古史上的证据最为充分。

  大禹圣迹嵩岳为盛

  据登封市大禹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常松木介绍,作为大禹之乡的登封,存留有众多的年代久远的名胜古迹、文物传说堪为明证,大禹家居在嵩岳、治水在嵩岳、建都在嵩岳,从全国范围,也可说大禹圣迹,嵩岳为盛。

  众所周知的嵩山,古称崇高山、崇山,所以,主要活动在嵩山一带的鲧、禹父子,相继被舜封为崇伯;嵩山的太室、少室二脉名称的由来,则是因为大禹要遍踏九州治水,只得将大夫人涂山娇安置在太室山下、二夫人涂山姚安置在少室山脚,古人称妻子为室,故名;嫁给大禹之后,涂山氏二位夫人一心一意支持丈夫治水,送饭育子不辞辛劳,为纪念涂山氏二位夫人,东汉时期,人们分别在太室、少室山下建造了启母庙、少姨庙,如今,两座庙前修建的启母阙、少室阙依旧岿然屹立。《淮南子》载,夏禹治水时,开凿轩辕关,化为熊,凿石时,石落误击饷鼓,其妻涂山氏闻鼓声送饭,见其形,羞惭而归,至嵩山下化为石。禹紧追云:“归我子。”石之北面破裂而生启。大禹化熊,石裂生启,这一著名的上古神话故事中提到的那块高、宽均十余米的启母石依然矗立在嵩山脚下,大禹开凿的轩辕关依然雄峙在嵩山太室、少室之间,成为夏禹后裔遥拜先祖时神往的精神圣物;至于华夏第一都——王城岗古城遗址,更会深深牵惹大禹后裔们心目中的寻根情结。登封多数乡镇村名的由来,也多少都和大禹治水有关,每一个名字的背后,也无不流传有有关大禹的美丽传说。

  大禹文化开发价值巨大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财富,登封如果能得到有关方面认可,真正拥有了大禹之乡这一新的文化名片,那么,继黄帝故里享誉海内外之后,经过努力,“大禹文化圣地”将成为推进郑州经济文化双跨越的又一重量级软实力。

  据介绍,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曾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后来历经变迁,明代陈士元撰《姓希》和凌迪知撰《万姓统谱》统计,大禹宗族共八十九姓氏,其中不乏夏氏、欧阳氏、姚氏、娄氏、韩氏、徐氏、鲍氏、左氏等名氏望族。一旦能确定郑州“大禹文化之乡”的地位,通过各种祭拜活动促进海内外夏禹后裔到中岳大地寻根访祖,必将在郑州形成新的投资和经贸热潮。祭禹带来的经济效应在绍兴已得到呈现。1995年公祭大禹陵后,绍兴30多家注册了带有“禹”字商标的企业一下子红火起来。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登封的中岳汉三阙、王城岗四处大禹文化遗迹都是国务院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登封16处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4,价值如此之高的古迹长期不能被海内外游客了解,行不成旅游热点,其中原因,固然有被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的盛名遮掩的因素在,但缺乏有效的宣传,缺乏像电影《少林寺》走红之于少林寺那样的历史契机,更是关键所在。倘若通过努力争取到“大禹文化之乡”的称誉,立足弘扬大禹精神,立足禹是夏王朝国家政权的奠基者,也是中原古代文明时代的开拓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文明社会的曙光最早应在郑州、在嵩山之阳出现的,大力开展对外宣传和推介,大禹文化有可能和登封已扬名海内外的儒、释、道三教文化并列而再称一极。如此一来,嵩山文化圈的文化内涵将得到极大充实,嵩山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会增添成功的把握,也将因为新的旅游热点的出现,进一步助推嵩山大旅游格局的形成。

    据悉,为争取“大禹文化之乡”的称号,登封市已由该市文联牵头,向中国民协提出申报。由登封文联组织成立的大禹文化研究会,已搜集文字资料30余万字,图片5000余幅;经由登封市政府同意,市区北环山路已定名为大禹路,还将在大道入口处建造大型禹王塑像。然而,距离将中岳大地上众多的有关大禹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变成财富,任重而道远。而在绍兴市,为使祭禹升格为“国祀”,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新建祭禹广场、水上祭台、守陵村和夏禹文化园;把2007年公祭大禹陵活动,与第23届中国兰亭书法节、2007年绍兴水城风情旅游节、2007年中国绍兴茶文化节联动,以“四节联办”的形式举行。这些举措,或许是我们争取和建设“大禹文化之乡”的有益参考。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原网 郑州日报 2007-04-11 作者:李晓光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