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跪拜之礼,名目繁多,都有一定的规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顿首 古人席地而坐,姿势和跪差不多,顿首时只须俯身引头至地就立即抬起,由于头触地面的时间很短暂(即“顿的意思”),古时在拜礼中是较轻的一种,属于地位相等或平等之间交往的一种礼节,现在沿为书信敬语。
稽首 稽首礼在拜礼中轻重于顿首礼,施礼者在顿首时头在地面要停一段较长的时间。“稽”乃“留”的意思,现沿为与尊长之间交往的书信敬语。
作揖 施礼者双手握拳并拢于胸前,上身下俯,双拳随身体上下摆动。作揖礼一般和叩首礼同时进行。
叩首 在跪拜札中是较隆重的一种。施礼者做完鞠躬(作揖)礼后,下跪于地,以手拱地,前身下倾,下倾一次叫“一叩首”,也叫“一拜礼”。叩首礼分“四拜礼”、“五拜礼”、“九拜礼”、“十二拜礼”、“十八拜礼”、“二十四拜礼”、“南瓜秧礼”等。“五拜礼”以上,叩首不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如对亡灵行奠祭礼,要面对亡灵,自右向左交叉变换叩首的方位,每换一个地方,叩首一次。古人往往把多叩首作为“懂礼”。所谓“南瓜秧礼”就是只要施礼者按一定的规则变换叩首场地,一根秧发一个叉,每个叉可做无数次叩首,在什么地方发叉,发多少叉由施礼者自行掌握。叩首礼一般用于求神拜佛,祭祀先祖亡灵等。
拱手礼 拱手礼一般用于名门官宦,或有“身份”的人之间的交往。施礼的方法,男性抱拳,提于胸前,以示尊敬对方。女性则两手轻握并拢,提于腰侧叫做“拜拜”。
长跪 双膝跪地,上体伸直,旧时一般用于家中家长体罚晚辈或教馆先生体罚学生。
这些古代跪拜礼,现多已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