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古城乡,西三里有个村庄,叫西佛寺。很早以前这个寺院住着一群和尚。
明末时,这里的和尚,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寺院内有口小井,据说是暗道,一直通到古城大寺里。他们依仗权势,串通一气,欺压良民。平时如果有好看的民女从寺院前经过,或来上香,他们就抓住,送往暗道,胡作非为,而后再送往他们的主子面前,共亨其乐。这班和尚的胡作非为,引起了百姓的极大愤怒,但又无法治他们。
和尚的胡作非为早已传遍了十里八乡,离西佛寺三里的 纪庄村,有一位李相公,家里有九十九顷地,喂有九十九头牛。住的是楼房瓦舍,吃的穿的应有尽有。李相公性情耿直,为人很好。李相公很有钱,也有势,他有个干儿子在京城作官,是河南八府巡案。他是怎样收的义子呢?据说有一天,李相公无事,在门前闲坐,有一个小孩,手拿要饭碗,穿的是破衣烂衫,面黄饥瘦。相公看到这小孩,心里可怜,就把小孩引到家中,茶饭相待。这个小孩很聪明,李相公当下就收这个小孩为义子,并把他送到南村的小学去读书。后来这小孩功成名就,做了八府巡案。
李相公听说老和尚无法无天,心想,一定要为民除这一害。用什么方法呢?找什么理由呢?何况这和尚又是小人之辈,如何是好?
一天,李相公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不坐车,不骑马,步行到西佛寺,装着酒醉,东摇西摆,把头上的帽子摇掉,他头也不回,朝家走去,到家以后,随即派人到西佛寺找帽子。
这时一群和尚在寺院门前玩耍,拾到一顶帽子,经大伙一认,是李相公的帽子,就派一名小和尚给李相公送去。
走到半路正好和李家的人相遇,他们喝住小和尚说:“李相公的帽子被偷去了,派我们去找,你却拿着玩耍。真是该死的东西!”小和尚说:“这是我们拾到的,不是偷的。”就这样双方发生了争吵。李相公的人把和尚打了一顿,小和尚觉得冤就上吊自杀啦。老和尚得知后,大怒,要和李相公算账,李相公心想:如此正好,我宁可把家产卖光,也要为民除害。就这样和横行霸道的和尚打起了官司。
打官司的路上,李相公不走人家的路,不喝人家的水,走到哪里,就买到哪里,井就打在哪里。先是本县开堂,县官一看一边是巡案的父亲,一边是霸道的和尚,不好斗,就推到府里。府官也如此,又推到京城。到京城后,上殿见君。李相公说:“小和尚偷了帽子,是自己没法见人,上吊死的。”老和尚说:“是李相公给逼死的。”皇上一听,原来是如此小事。就面带笑地说:“如此小事,就罢了吧。”李相公随即说:“谢谢龙恩,耙(罢)就耙(罢)了吧。”就这样回家后,把西佛寺的和尚栽在地下,露着头,套上骡子,找上犁耙,把和尚全都耙死了。看热闹的群众无不拍手称赞。
李相公为民申冤,报了仇,除了害,百姓都拍手称快,赞不绝口。所以这个故事就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