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嘉靖年间,清河头集上有两个念书的举子,一个是当朝钦差辽东御史侯春之子名叫侯英,另一个是出身贫寒的陈生。侯英和陈生是同窗好友,亲的就像亲兄弟一样。不管陈生家出了啥难事,侯英都帮他的忙。侯英跟陈生在学校里都是老师喜爱的好学生,老师常常逢人就夸:“我这两个弟子,将来必能双双金榜高中,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转眼到了十二年一轮的皇王开科,他二人便收拾收拾进京赶考去了。
来到京城,他二人便住到了小店里,白天考试。到了晚上两个人点上灯攻读诗书。一连考了三场,才算是考完。他两个就住到店里等着揭榜了。
这天,他两个到街上游玩,见皇榜贴出来了,他俩就挤进去找自己的名字,找了好久才找到了侯英的名字,中了五名进士。可咋着也找不着陈生的名字。侯英一扭脸儿,不见了陈生,就忙四处找他,哪也找不着,侯英觉着他回了店房,到店里还是不见陈生的影子,一问店家,店家拿出来一封信说:“你的那个同窗走啦,给,这是他留给你的信。”侯英赶忙接过来信拆开一看,信上写着四句诗:
十年寒窗一场空,
落榜无脸见江东。
此乃一生命注定,
不求功名伴清灯。
侯英这才知陈生是觉着榜上无名,没脸回家啦,就独自离开京城当和尚去啦。侯英咋能忍心同窗好友去出家呀?他就到京城内寺院里去找,都找遍了,也没找着。万岁金殿封官的时候,侯英只是闷闷不乐地到金殿听封。
万岁面试了侯英以后,封了他个山西监察副史,命他立即带着人役赴任,无奈,他只好离京到山西上任去了。
一路上,侯英逢人就打听陈生的下落,遇到庙院他就差人役查访。谁料,陈生的下落一点音信都没有。
一天,侯英带领人役到山西地界的一座大山下,眼看着天就要黑了,他就叫人役到山上找借宿的地方,人役从山上下来说:“山上别的没地方,就有一寺院叫广慈寺,可以借宿。”侯英一听说寺院,正想去打听,就遂命人役上山借宿广慈寺了。
侯英带着人役来到广慈寺院门口,见门上新写了一幅对联,字体苍劲有力,而且还很眼熟。上联是:门首松球前后果,下联是:庭中柏子去来心。等他看完对联不由得连说:“是他,就是他!”他赶忙进了寺院,寺内主持老方丈忙出来说:“大人驾到,请到大殿里落坐。”
侯英来到大殿说明借宿的意思,方丈也不推辞,他们就住下了。侯英叫人役安排住处走后,随即问老方丈:“不知道咱门首的对联是何人所写?”老方丈说:“是我寺里的一个小僧写的。”侯英忙问:“这人是不是陈生?”老方丈说:“出家人哪有凡人的姓名?”
侯英见方丈不肯说,也就不再多问了。侯英低头不语,想了想,想出一条妙计。就对方丈说:“本官赴任时万岁赐给我盘费挺多,如今巳到山西,还有很多银子,我想施舍给你寺里的众位僧人,一来表示我敬佛的诚心,二来感激您借宿供饭之资,您看如何呀?”老方丈一听说要给银子,高兴坏了,嘴里念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不知道大人咋着个施舍法啊?”侯英说:“我要按本寺僧人花名册,发给每人十两银子。”老方丈随即吩咐一个小和尚拿来花名册。叫来了全寺院的僧人。
侯英发着银子,仔细地看着每一个和尚,就是没见陈生的面。他按花名册查到最后,才知道有个名叫惠如的和尚没来领,他就问老方丈:“那位惠如师父咋没来领啊?”方丈说:“惠如才来寺院不久,正在经房净心地抄写经文,他性格孤僻,从不跟俗人见面,他不来就算啦。”
侯英用施舍的办法也没见到陈生,心里很生气。一听说惠如僧人又是才来的,加上门上的对联,侯英想陈生肯定是惠如。于是,他对老方丈恳求说:“老禅师,实不瞒您,下官有个同窗好友名叫陈生,俺俩一块进京赶考,因他没得中,就一气之下坠入空门,本官找了他好多天都没找着他,今儿到贵寺见门上的对联才知他到本寺当了出家人,请方丈看在佛祖的面上,叫俺兄弟见上一面,下官给您叩头了。”侯英说着给老方丈跪下了。他这一跪,跪得老方丈心里酸溜溜的,赶紧上前把他扶起来说:“快点起来,我领你到经房去见他。”
来到经房,侯英见陈生正专心地抄写经文,上前一把拉住他的手说:“好哥哥,你为啥要走这条路啊?”说着眼里的泪,就流出来啦,他一边哭,一边说:“我想就凭你的才学不会考不上的,就是落榜了,我做官咋着也得给你弄个一官半职,为啥要走这条路啊?”陈生双手合十念道:“阿弥陀佛,我是惠如和尚,大人认错人了。”说完又抄他的经文了。侯英说:“陈兄,你要不回家,你叫我见了伯父、伯母和嫂嫂侄儿咋说呀?回去吧,你的才学不会白费的。”陈生说:“陈生已死,七情六欲已断,四大皆空,不要再提要家里人了。”
侯英见咋劝也不中,就说:“你就是出家也要在咱家乡出家呀?这样吧,我在咱家乡为你建造一座寺院,你搬回去吧。”说完含着泪离开了经房。
侯英到任三年,为官清正,皇上赐给他万两黄金,叫他回家建造府舍,他没建。在陈生的老家门前建造了一座宽大的寺院。因为,这寺院紧靠清河泉水,就取名叫“龙泉寺”。寺院建成后,他专门派人到广慈寺,请来了陈生,要他在寺里任主持方丈。
陈生回到老家后,家里人常到寺院劝说,可是他的心已决,无论咋劝,他都不愿再还俗了。
后来,侯英告老回家,经常到寺院找陈生下棋,讲论经文。
由于他俩真正的友谊感动了后人,直到现在,清河头姓侯的跟姓陈的还是很好。而且,这两姓之间永不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