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出境碑的由来
2013/9/4 9:12:3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传说在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契丹辽国圣宗率二十万辽兵大举南下,直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直接对北宋王朝造威胁。以宋真宗为首的满朝文武大臣吓得惊惶失措,奸臣王钦若、陈尧叟为代表的主和派主张离开京城汴梁南逃。以宰相寇准为代表的主战派力排众议,苦谏宋真宗御驾亲征,真宋赵恒尽管心里害怕,但还是勉强同意出兵。真宗率众臣亲临澶州北城(以黄河居中,分为南北城),当赵恒、寇准登上北门楼时,兵士们看到皇上亲自征战,顿时精神大振,欢呼声传至数十里之外。将士们奋勇作战,结果连胜辽兵,并射死了辽军统帅萧挞览。辽兵见战事失利,又损失了大将,而且宋军士气高涨,如果继续战斗,后果一定不堪设想,于是就派人讲和;宋真宗贪图苟安,本无心抵抗,便接受了屈辱的议和条件: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真宗称辽圣母萧太后为叔母,宋每年送给辽国白银10万两,绢 20万匹,才使辽军撤退。这本是个屈辱的盟约,宋真宗却感到喜出望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赵恒在班师回朝时,还亲赋回銮诗一首,并由寇准亲书立石于濮阳,即现在濮阳县城内御井街的契丹出境碑。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