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格村的来历
2013/9/3 9:23:12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明朝初年,因为多年战乱,中原一带的人口非常稀少。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大规模迁民,把没经战争动乱,人口又比较多的陕西、山西的农民大量迁往中原一带。
在迁移的人群中,有一户姓贾的农民;是从山西洪洞县老鸹窝迁来的。老当家名叫贾泰,膝下四子,长子贾昆山;太子贾成山;三子贾振山;四子贾元山。贾泰有五十岁上下,因家境贫困,四个儿子虽都到了成家的年龄,却还没娶妻。他们一家人推着两辆独轮车,载着内当家刘氏和破烂衣裳向中原走来。真是受尽了人间苦,世间罪。这天傍晚,他们被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前不着村,后不挨店,清清的河水顺着弯曲的河道,哗哗地向北流去。按照多日来的经验,今晚只有在这里露宿了。贾泰走到河边,双手捧着喝了两口清凉的河水,这水,怎么这样甜!看岸边,到处是一格子一格子的酸枣丛,这水景,怎么这样美!对,这里就是我安家的好地方。他走上岸拿出镢头,一镢头下去,刨出的哪是泥土,简直是黑色的油哇!他拿定主意安家。
他把家安在一个高坡上,第二天就带领全家人开荒种地。他们决心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造福后代。
横竖交错的枣树根扎得牢,要开出一块田地,决不是容易的事。他们不知手磨破了几层皮,终于开出了一块块田地。在开荒的日子里,他们喝的是马颊河的水,吃的是酸果。第二年春天,他们在开出的土地上撒下了种子。谁知夏天一场大雨,马颊河水上涨,全部淹没了农田。血汗白流。全家没有灰心,他们挖野菜,采酸枣作为越冬的干粮。第二年春天,又开出了大片大片的良田。这一次,他们接受以往的教训,在河的岸边,筑起了拦水大堤,在低洼的土地上,种上了高粱;在高坡上,种上谷子,成功了丰收了,老贾泰高兴地笑了。年轻的后生也带着泪花笑了。逃荒过往的行人,陆续又有几户在这里安家落户,大家商量,该给自己的村子起个名子,老贾泰指着那一丛丛酸枣树说:“就叫枣格子村吧,我刚来这里时,还多亏它救了命呢!”从此,在清水绿树马颊河岸,枣格村出现了。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