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伏的首日,二十多位古琴爱好者昨天专注地聆听从北京来陕的陈逸墨讲解古琴之道,倾听古琴的雅音,而学习古琴也成为古城西安渐热的一股潮流。
作为中国琴会理事、中国书店出版社琴学编辑室主任、中国古琴文献研究丛书执行主编,毕业于西安美院的陈逸墨活跃于古琴的传播与欣赏领域,昨天他讲授的内容是“古琴演奏与鉴赏标准。”
“选择什么样的老师,学习什么样的琴风,每个人的琴风都不一样。”谈到演奏古琴的标准,陈逸墨说:“只有在技巧、风格、境界上达到一定层次的艺术作品,才能被称之为‘优秀作品’。有了一定的标准,我们才会具备一定的鉴赏力,才会对艺术作品有更清晰的认识。古琴艺术的标准,也是从‘无法’到‘有法’,从‘无序’到‘有序’,从缺少标准到确立标准,直至冷谦的《琴声十六法》出现,有了详细的准则,给古琴爱好者学习与欣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些准则被历代琴人共同尊崇,于是就成为习琴者的规矩和标准。后来,人们把这些规矩和标准提炼到了极致,于是就成为典范或经典。正如‘清、微、淡、远’这四字要言。”
对于古琴热,陈逸墨认为,喜欢的人多了是好事,“你选择了古琴,古琴也会选择你,喜欢的人多了,选择余地多了,终究会有有造诣的人出现。特别是一些科学领域的人介入,对古琴创新有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