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公元38年),字君公,河南省汲县(今卫辉市)人,东汉官员及发明家。杜诗年轻时有才能,以公平著称。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一年三迁而为侍御史,后拜为成皋(今河南省荥阳水镇)令,任职3年,政绩斐然,再迁为沛郡(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都尉,后转任汝南(今河南省平舆县北)都尉,“所在称治”。 建武七年(公元31年),杜诗迁升为南阳郡太守,任职7年。在此期间,他做了两件在科学技术史上有意义的事:一是兴修水利;二是制作水排。杜诗于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病故,身后“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
上蔡人熟知杜诗,敬仰杜诗,是因他在任汝南都尉期间,带领上蔡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因此,上蔡百姓尊称杜诗为杜母。
在上蔡城西,有一条长约45里、宽约10里的黄土岗——芦岗。它宛若一条巨龙,竖卧在广阔而古老的淮北平原上。相传,天河中一条黑龙,因为酷爱状元红酒,酷爱上蔡这片土地,才下凡化作土岗,与上蔡共存。于是,当地人把它叫作卧龙岗。
卧龙岗陵阜华翠,登临其上,向西可远望乐山、嵖蚜山诸峰,俯瞰上蔡万象烟雨;岗北有蟾虎寺,松柏苍翠,泉水清美;岗侧有夹岗大涧数十道,纵横曲折,有“芦岗拥翠”之誉。每当到了夏秋季节,连降暴雨,这里变成另一番景象:岗东平原的大片良田变成泽国,遍野稼禾尽被淹没。
东汉光武帝建武初年,时任汝南都尉的杜诗,看到上蔡县城以东的大片地区,连年水患造成的荒凉景象,五内俱焚。他经过实地考察,周密规划,组织上蔡百姓分别在县城东5~25里,自北向南挖了五条沟,以排泄翻岗之洪水,有效地解除了水患。人们为了感谢这位大禹式官员的恩德,遂把新开挖的五条沟统称为“杜母沟”,自西向东分别叫杜一沟、杜二沟、杜三沟、杜四沟、杜五沟。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发动群众对杜沟进行了综合治理,此后再未发生过水患。□景中原 柳书波【原标题:除水患 杜诗在上蔡挖杜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