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间,有一位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李逊学,字希贤,又叫李文简。可在他的老家上蔡,老百姓都不这样直接称呼,全管他叫 “铁头李阁老”,这是咋回事呢?
据说文简不大时,家里过的挺紧[1],只能凑乎着糊口。比起他那一发(fá)[2]的小孩,文简打记事起就挺争囊气[3],跟人家不比吃,不比穿,光比读书学习。由于他脑袋瓜好使,又爱学,教他的先生喜欢的不得了,不定夺[4]哩还给他开开小灶。文简长到十八岁时,一表人才不说,还有着一肚子学问,大伙都夸他是个当官的材料。
又过了几年,文简要进京赶考,临走这天,爹娘和村里的乡亲们一齐出城送他,都希望文简能考中。
文简打小仔细[5]惯了,所以一路上吃饭,睡觉,他能不住店就不住。渴了,跟人要口茶,要么是就着[6]河水啃点干粮,尽量节省盘缠。可就这样,约模出了河南地界时,他身上的钱也都花光了。这一天,文简走着走着,眼瞅着日头快悠西[7]啦!为了能在天黑之前找到住处,文简紧脚往前赶, 可不知咋了,他冷不丁感到一阵心慌,两眼一黑,剥(b?)老盖子[8]一软,板倒[9]在路边。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等文简睁开眼一看,咋发现自个躺在一个茅草屋里?再看床前,还站着个老俩口和一个大闺女。看到文简醒了,大闺女忙说:“爹、娘!这后生醒过来啦!”文简张了张嘴问:“俺,俺这是咋了?”大闺女红着脸说:“亏你命大哩!夹气伤寒病倒在路边,是俺爹进城卖豆腐回来给瞅见了,才把你弄过来哩!”
文简想要起来道谢,老头笑着一按:“你这身板还虚着哩,躺这儿别动。俺问一下,您家是哪儿的?”
文简没瞒,把自个姓啥?叫啥?家住哪和这次进京赶考都说了一遍。最后感动的说:“谢谢您一家救了俺,老人家,俺想问问你的尊姓大名?”
“俺是一个卖豆腐的,也姓李,叫俺豆腐李就中”。一指旁边那娘俩:“这是俺老伴刘氏,这是俺闺女翠兰。”说着又摸了摸文简的头,吩咐翠兰:“闺女,再弄一碗姜汤。”
“哎!俺这就去熬。”翠兰害赖[10]的瞟了文简一眼,又切姜,又添水,点柴禾熬起了姜汤。
不大工夫,汤熬好了,李老汉亲自喂文简把姜汤喝下。文简喝完姜汤,鼻子头上马上见汗,身子也不冷了,暖乎乎的挺舒坦[11]。瞅着他们一家三口这么照顾自己,文简别提有多感动了。李老汉跟老伴盘算,文简的病还没全好,另外进京还缺少盘缠,热心肠的老俩口就把文简安置到了磨房里,死活留他再住几天。打这起,见天[12]由刘氏在家照看文简,李老汉就和翠兰一块进城卖豆腐。每次回来,卖豆腐钱分文不花,都给文简存了起来。
这天夜里,瞅着屋外的月亮头[13],翠兰又是疲倦,又觉欢喜,不知咋的,眼前老是有文简的影子。她眯起眼许了个愿,做了个挺奇怪的梦,咋梦见在自家的磨房里,有一头大老虎趴在磨眼上睡哩。老虎吼叫一声,吓得翠兰惊醒坐起,一轱辘身,赶紧把爹娘叫醒,讲了这个怪梦。这老两口一听,都噫了一声,都说他们一家做的,都是这一个梦。为弄清这是咋回事,他们掂着灯,悄悄赶到磨房一看,哪有啥大老虎趴在磨上哩,是李文简。李老汉经多见广,回屋里就说:“老伴,小兰,俺瞅这孩不简单,他往后指定是个贵人。”翠兰一听,红着脸说:“爹,您闺女想……”瞅她吭吭哧哧,脸憋哩通红,老俩口咋会不懂她的心思,李老汉笑着一拍大腿:“闺女放心,你这事爹给他说,不过这是一辈子的大事,人家愿不愿意寻(音:xín)[14]你,爹可不敢打保票。”翠兰笑着点了点头。
第二天,李老汉把翠兰的婚事给文简提了出来,文简一想:像翠兰恁人彩[15]的大闺女上哪找?忙红着脸点点头。一家人一商量,干脆趁热锅下扁食,别等了,就让翠兰和文简当天成了亲。小两口恩恩爱爱,处哩别提有多亲热。
不知不觉,又过了七天,文简担心耽搁了考期,提出来要动身进京。一家人舍不哩他走,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把文简送出去二十多里地……
文简走后,翠兰见天等见天盼,由春上、到秋里,眼瞅着九个月都过了,仍没有文简的一点消息。李老汉也纳闷,猜测说:“弄不好他是没考上,没脸见你哩!”刘氏也一个劲儿的叹气:“唉,兴许他当了官变了心哩!”不管爹娘咋说,翠兰都不相信。没过几天,从京城传来消息,坐了二十三年皇帝的明宪宗驾崩,新君登基,就是明朝的孝宗皇上。这货一坐上龙位,头件事就是下圣旨在民间挑选美女,可怜的翠兰也被抓进皇宫。
再说文简进京后,没费啥劲,一举中了进士。做了三个月的翰林院。皇上一瞅他能干,一下子又升了会试月考官。没两个月,又提拔他做了浙江佥事。由于文简当官两袖清风,爱护老百姓,所以他到哪哪的老百姓都夸。就这样,不到二十年,他的官越当越大,哧溜哧溜的往上长,最后一直当到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所以朝野上下,都管他叫“李阁老”。说真哩!文简头八年当官,老挪窝,一会去陕西,一会到山东,一会又去京城,也根本没时间去接翠兰一家。等他有空时派人去接时,下人回来报信说没有这一家人,再找还是没有。咋恁得,老家的爹娘又再三催他回去成亲,文简没办法,只得又成亲。但在他内心深处,仍没忘了前妻翠兰。
在京城里,有个太监姓唐,最服气文简的人品和学问,不定夺哩去文简府上串门。有一天,姓唐的太监向文简求诗,瞅文简不咋高兴,就问是啥原因,文简叹了一口气,一点没瞒,就把他和翠兰的事说了一遍。这太监一听,低声说:“李大人,你说哩翠兰俺好像听过。”“在哪?”“俺说了你可别生气,俺听说宫里贵妃娘娘就叫翠兰。”文简听到这,简直是五雷轰顶,差点没摔板倒。姓唐的太监赶紧就劝:“李大人别急,这事真哩假哩还不好说,俺再找人摸摸底。”结果他找到贵妃娘娘的贴身宫女一问,正是翠兰。
文简得知实情,气的早朝也没上,搁府里睡了一天。等醒来一想,心说:万岁呀万岁,你如此君乱臣妻,俺还保你有啥用?干脆,这官俺不干了。第二天早朝,文简脱去官袍,请求告老返乡,皇上瞅他挺认真,只得批准他辞官。
临出京之前,文简一想,夫妻一场,得见见翠兰一面。在姓唐太监的帮助下,买通了宫女,趁皇上不在宫里,文简跟翠兰终于又见了面。俩人哭了多时,翠兰擦擦眼泪说:“你在朝当官,俺咋会不知?可俺担心伴君如伴虎,这事真给皇上知道,你就会招来杀身大祸。”文简听到这儿,心里一阵难受,嗓子眼一痒,抬头一口浓痰吐出,巴叭!得[16]哩很,严可[17]粘在头顶三丈高的大梁上。
出了东宫,文简一会儿也不敢耽搁,只带了一些银子,带家人赶着马车回了家乡上蔡。
可巧这天孝宗皇帝回宫后就到翠兰那里去住,一仰头,发现了殿梁上的浓痰,就问翠兰是谁吐的?怕连累到文简,翠兰哄他说:“圣上,这是臣妾吐哩!“孝宗仔细瞅瞅房梁,三丈来高,哪能相信?说:“那么爱妃再吐吐试试。”翠兰吐了几口,都是四尺不到。孝宗前后一联系,李文简无故辞官,这口痰指定跟他有关系,把脸一沉:“兰贵妃,这痰是李阁老吐哩吧,说,你跟李阁老是啥关系?”翠兰知道,这事早晚也得露馅,干脆豁出去算妥,就把她和文简的事原原本本讲了一遍。听翠兰如实一说,孝宗想到自个身为皇上,弄了个“君乱臣妻”,也觉着害赖,赶紧安慰翠兰:“爱妃放心,朕对不住李阁老,我一定补偿他。”刷刷刷写了一道圣旨,让文简不管咋着也得回京做官,另外在北京赏赐文简豪府一座美女百名。
这时的文简在老家除了教教书,还潜心在写一本叫做《忏悔稿》的书。等钦差来到一宣圣旨,哪知道文简一不贪财,二不好色,对豪府和美女都根本没有兴趣。谢过圣旨,他向钦差谎称自个体弱多病,说啥也不进京,钦差没办法,只好回京复命。
钦差走后,为防止朝廷再派钦差来找,文简就诈死埋名,憋在家里的地窑里写书。果然,没多久,钦差又来了,家人搉他说:“俺家老爷死了。”钦差回去跟孝宗一说,孝宗不相信文简真死了,就刷刷刷又传了第三道圣旨,声称:“李逊学生要见人,死了见头,人如果不进京,头得进京。”还给钦差一把天子尚方宝剑,让钦差无论如何,必须带着文简进京。
这一次钦差带随从悄悄一个人来,到文简家时,见文简正坐在门口看书,钦差把圣旨一念,说:“阁老大人,万岁爷可是恼了,你不进京也得进京。他说生要见人,死要见头,你别拧[18]了,还是跟我进京吧!”好好掂兑[19]掂兑。”“没啥说的,万岁非让俺进京的话,俺情愿让你把人头带走。”钦差向前一递天子剑:“阁老大人,尚方宝剑在此。”文简伸手抢过,大笑了三声,真就抹了脖子……
当钦差带着文简的人头交给孝宗,想想文简当官所做的好事,孝宗也是后悔不及。咋办呢?孝宗为了弥补内心的愧疚,就让工匠给文简铸了一颗金头,诏令各府州县送往上蔡。到信阳州时,州官一见是金头,挺主贵[20],扣下金头又铸了银的。等银头转到汝宁府,府官一看,也挺主贵,扣下银头又铸了个铜的。接下来铜头也没保住,一路给人掉包,到上蔡时,就成了一颗铁头。
消息一传开,老百姓可气坏了,为了怀念李文简,家乡的百姓就不再喊他的名字,从此都管他叫“铁头李阁老。”
注:
[1]挺紧:紧张。
[2]一发:同岁。
[3]争囊气:有志气。
[4]不定夺:不定时。
[5]就着:利用。
[6]快悠西:落山。
[7]剥(b?)老盖子:膝盖。
[8]板倒:跌倒。
[9]害赖:害羞、不好意思。
[10]舒坦:舒服。
[12]见天:每天。
[13]月亮头:月光。
[14]音(xín):娶。
[15]人彩:漂亮。
[16]得:准。
[17]严可:正好。
[18]拧:对着干。
[19]掂兑:考虑。
[20]主贵:值钱。
流传地区:上蔡县
讲 述 者:陈富礼 男 84岁 农民 私塾
采 录 者:陈群红 男 32岁 职工 大专文化
采录时间和地点:2005年4月25日采录于无量寺乡无量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