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驻马店 >> 历史传说 >> 传说赏析 >> 浏览驻马店

驻马店戏曲演出禁忌

2013/7/8 17:15:23 点击数: 【字体: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一行业也有每一行业的规矩。演戏也有规矩有禁忌,一个戏班子到一个地方演戏,必须知道当地的禁忌。哪些曲目能演,哪些曲目不能演,要做到心中有数。如不知道当地禁忌,即使戏唱得再好,也会遭到冷遇,甚至挨打。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的戏班子唱完戏得不到报酬,没人管饭;还有的更惨,戏没唱完就被轰下台,戏箱被人砸得稀巴烂。

    各地的演出禁忌各有特点,或戏曲故事源于此,或戏曲故事与本地传说相符,或戏曲中地名与本地地名巧合,或戏曲中人名与本地人名巧合,或本地某权势人物故意刁难,指桑骂槐,还有的禁忌连当地人也说不出理由,纯粹是胡闹。

    当然,那是旧时代的事了,演戏自然没有禁忌可言。再者,演出禁忌多是旧时代的忌讳,现代人观念更新了,禁忌也就不多了。

    我在采访过程中,发现驻马店不少地方都有戏曲演出禁忌,作为民风民俗的一部分,戏曲演出禁忌反映了当时的民间文化特点,烙上了时代的烙印。为了使驻马店戏曲演出禁忌不至于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特辑录如下。

    《桃花庵》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不可能原原本本把原始生活搬上舞台,要经过艺术加工,改变故事原貌。戏曲有自己的创作规律,可以打破生活规律,原来的故事情节搬上舞台后,往往被改得面目全非。据说,潘金莲就是一位贤妻良母型妇女,被写入小说《水浒传》、《金瓶梅》后,以完全相反的形象出现,成为淫妇、荡妇的代名词。前几年《水浒传》热播时,潘金莲家乡的人纷纷燃放鞭炮以示抗议。

    《桃花庵》源于上蔡县桃花店,剧情叙述的是伤风败俗的事,在发源地不让演《桃花庵》,家丑不可外扬,也算合理。

    相比较而言,有些地方禁唱《桃花庵》就没有道理了。

    平舆禁唱《桃花庵》与一个人有关。平舆大乡绅秦培元是母亲未婚所生,其母后来入庵当了尼姑。戏曲故事与他的一些经历相似,他不让全镇唱《桃花庵》,未免太霸道了。这家伙有权有势,能在一些地方说话算数,就不让演《桃花庵》,如果他生活困顿,无权无势,还能不让演吗?只怕是话刚出口就遭到一顿痛打。

    驿城区臧集也不让唱《桃花庵》。臧集街南有尼姑台,尼姑台东边有小张庄、大王楼。据说《桃花庵》中的张公子是小张庄人,王桑氏是大王楼人。尼姑台西五里地有个苏岗村,是苏大爷府。陈妙禅乃是尼姑台一尼姑。苏大老爷和张庄的族亲都是有名望的人,他们认为《桃花庵》一剧唱的是他们家的丑事,所以禁唱《桃花庵》。这是典型的对号入座,戏曲里的事与当地村名、人名巧合,便想当然地以为唱的是他们这里的事,信口开河,太随意了。

    这样的事不仅古代有,现代也有。有人写部讽刺小说,小说中的贪官与某官员重名或姓氏一样,或有两件相似的事,某官员便以为是影射自己,对作者打击报复,或对簿公堂,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倒是香港的做法不错,在影视剧前面打上字幕:“本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有了这几个字,省了许多麻烦,是没办法的办法。

    《古城会》

    《古城会》又叫《小城会》、《斩蔡阳》,故事发生地在驿城区古城乡。

    早年间,每在古城演出《古城会》关公就显灵。有一次,戏班子在古城的关帝庙对面戏楼上演出《古城会》,饰演关羽的演员举起木质大刀,饰演蔡阳的演员见大刀来势凶猛,火星乱溅,猛偏头,大刀砍在戏台廊柱上,廊柱上被砍出一道深深地痕迹。有人说,在古城演《古城会》,关公更显威风;有人说,蔡阳死得太冤,灵魂在阴间不服,在舞台上弄出动静来;还有人说,百姓在为被斩杀的蔡阳抱不平,不让演《古城会》。

    不管哪种说法,都表现出当地百姓的朴素和善良。

    《铡郭槐》

    《铡郭槐》是包公戏,是非常奇特的戏。包公戏向来最受欢迎,但《铡郭槐》是被禁演地方最多的戏。

    仅仅在平舆县,就有四个地方禁演《铡郭槐》,分别是万冢镇郭庄村和黄湾村郭庄、小郭寨与西洋店镇高楼。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郭姓是大户。

    高楼有位姓郭的大财主,认为《铡郭槐》对郭姓的名声不好,不让演。这家伙太不讲理了,哪个姓氏都有好人坏人,不让演就能证明姓郭的没有坏人吗?恰恰相反,如此霸道的人本身就不是好人,和贼喊捉贼没区别。

    万冢镇郭庄村的郭庆寒请戏班为父亲唱还愿戏,戏班不知禁忌,唱了《铡郭槐》。戏唱完后,郭庆寒的父亲命人扣下戏箱,不给唱戏钱,后经人说合,戏班才要回戏箱,戏钱要不回来了。这位老人要么是真的顾忌郭姓人的面子,要么是仗势欺人,耍无赖,找个理由不给戏钱。要是顾忌郭姓人的名声,开戏前就不让演,为什么演完了才说败坏郭姓人的名声呢?可见,这家伙是个老无赖,存心赖账。

    这些人维护郭姓人的面子真够努力的,好像他们真是大太监郭槐的后代。其实,郭槐不过是虚构的人物,子虚乌有,不必对号入座。

    为什么这么多地方禁唱《铡郭槐》?我认为这是《铡郭槐》的艺术魅力所致,给人造成了错觉,将子虚乌有的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将编造的剧情叙说得真实可信,是写戏人的创作手法高明、演戏人的技艺高超。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2012-12-24 作者:陈传龙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