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lǐ):感激木子形成的姓
李姓约占汉族人口的7.94%,拥有人口将近1亿,是当今中国头号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有人估算,当世界上所有的李姓人并排站在一起时,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那么,李姓源于何时何地何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所撰的《新唐书•宗室世系》说:“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利贞亦娶契和氏女,生昌祖,为陈大夫,家于苦县。”引文中的“皋陶(yáo)”,是古代东夷族首领;“大理”,为古代司法长官;“陈国”在今河南淮阳;“伊侯之墟”即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当因伊河而得名,而伊河在今河南省西部,发源于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经嵩县、伊川,在偃师县杨村附近入洛河,故其地望应在河南西部的伊河流域;“木子”即木本植物的果实,也就是树上结的果;“苦(gǔ)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鹿邑东。又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理、李字古通用”。由此可以概括为:古代东夷族首领皋陶,在尧时任大理,其后代历舜、夏、商三代,世袭此职,于是便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征,因直言规劝殷纣王改正错误而遭杀害,其子利贞随母契和氏出逃,至豫西伊侯之墟隐藏起来,靠采食树上的果实充饥,因而保全了性命,然后到豫东鹿邑县安家落户;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躲避殷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之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李利贞的11世孙是李耳。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为老子,生于苦县厉乡曲仁里,周平王时做过管理藏书的史官。这说明李氏自商末形成后长期居住在鹿邑。李耳的裔孙李昙,有4子,因在外地任官、定居而分出两支:长子李崇,任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守,封南郑公,为陇西房;四子李玑为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房。后来,陇西房分为39房,赵郡房分为东、南、西3组,繁衍昌盛,人丁兴旺,都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即《史记•老子列传》中所云:老子后裔李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大约自东汉开始,李氏陆续有人徙居西南地区,至唐宋时期发展成为大族,并有不少人融入当地少数民族中。
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被视为最尊贵的士族;但在唐以前,李氏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在长江以南仅分布于部分地区。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近300年,李氏作为“国姓”,显贵之至,因而人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仅就唐宗室而言,高祖李渊有22子,分为15房,太宗李世民有14子,高宗李治有8子,中宗李显有4子,睿宗李旦有6子,玄宗李隆基有23子,肃宗李亨有14子,代宗李豫有20子,德宗李适有11子,顺宗李诵有22子,宪宗李纯有20子,穆宗李恒有5子, 敬宗李湛有5子,文宗李昂有2子,武宗李炎有5子,宣宗李忱有11子,懿宗李漼有8子,僖宗李儇有2子,昭宗李晔有17子,宗室共41房;另有宗室宰相12人,陇西李氏宰相10人,赵郡李氏宰相17人,又分出许多支脉。此外,凡唐初跟随李渊、李世民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以及后来有功于唐朝的一些人,均被赐从唐朝国姓李氏。被赐为李姓的有徐、邴、安、杜、胡、弘、郭、麻、张、董、罗氏及少数民族的鲜于、阿布、阿跌、舍利、朱邪氏等,也为李姓扩充了人口。唐代《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称,渭州陇西郡13姓之首为李氏,鄂州江夏郡7姓之首为李氏,赵州赵郡7姓之首为李氏,冀州渤海郡28姓有李氏。宋代的《广韵》载,李氏的郡望有12个:陇西、赵郡、顿丘、渤海、中山、襄城、江夏、梓潼、范阳、广汉、梁国、南阳。李氏支庶既蕃,子孙必众,播迁必广,因此遍布全国各地。据《李氏族谱》记载,李氏在唐代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有河南李氏于唐高宗总章年间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是为李氏入福建最早者;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中原鼎沸,衣冠南走”,又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从唐末黄巢大起义至五代,因中原地区长期动乱,李氏有自长安转道开封再迁往福建者,也有自河南固始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他们在莆田、晋江等地定居,后分支宁化、上杭、邵武、清流等地。宋末元初,福建李氏部分徙居广东五华、揭阳、潮州、惠来、梅州等地及广西的一些地方。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东渡台湾海峡,到台湾岛上求发展。入台最早者叫李魁奇,他随郑芝龙守寨于笨港。1662年2月至1680年,郑成功、郑经父子治台时期,有许多李姓人追随郑氏父子,在收复台湾的战斗及开发台湾的事业中有优异成绩的就有李胤、李景、李茂、李锡、李昂、李思忠、李富、李瑞、李芳、李升、李忠、李受等多人;还有李茂春、李达、李沧等人入台。清政府领有台湾后,闽、粤李氏移民络绎不绝于台海道上,发展至今,李姓已是台湾的第五大姓,拥有人口数占台湾省总人口的4%强。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李姓曾被迫改用玉理、岩理、理光、中里、金里、里见等日本姓,直至1945年台湾光复后才全部恢复李姓。
李姓向海外发展,早于向台湾移民,除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在唐至五代形成的越南李姓和朝鲜李姓外,最早是明朝初年由福建徙居日本的李姓人。这些人熟悉水性,善于驾船,到达琉球国(日本西南部琉球群岛),后定居于今冲绳岛那霸市近郊的久米村一带,其中有李荣、李杰、李敬、李进、李隆、李陆、李珍、李华、李珎、李叶等人曾受琉球国派遣,作为出使明朝、清朝的通事。清代以来,尤其是鸦片战争后,福建、广东、海南岛等沿海地区李姓青壮年,有不少人通过香港、澳门、厦门、汕头等口岸出境,乘船南行,历尽艰难曲折,到东南亚一些国家去谋生。此后,又有许多李姓人远涉重洋,到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各国求发展。李姓走向世界后,开拓非常广泛,现分布于越南、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柬埔寨、缅甸、巴基斯坦、东帝汶、印度、尼泊尔、老挝、伊拉克、伊朗、科威特、蒙古、日本、美国、加拿大、比利时、卢森堡、俄罗斯、英国、法国、荷兰、瑞士、德国、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毛里求斯、南非、留尼汪岛、牙买加、巴西、巴拿马、古巴、圭亚那、苏里南、阿根迁、秘鲁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及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几乎遍布五大洲。李姓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念念不忘祖根及家族的团结和谐,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李姓华人都建有李姓宗亲组织,经常开展活动。
在中国历史上,李氏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东汉初,许昌人李宪称天子,历时3年而亡。十六国时,巴郡氐人李雄创建大成国,后又改称汉,历5王41年,被东晋所灭。公元400年,临洮人李嵩建立西凉国,初都敦煌,后迁酒泉,历3王21年,为北凉所灭。隋末,武威人李轨起义,称凉王,年号安乐,一年被杀;李子通在江淮地区起义,称吴帝,年号明政,都扬州,历时2年亡;李密率瓦岗军起义,称魏公,年号永平,都巩县,历时2年亡于唐;成纪人李渊灭隋,建立唐朝,都长安,历24帝290年,亡于后梁。唐德宗时,辽西人李希烈攻入汴州(今河南开封),称楚帝,年号武成,不久兵败被部将毒死。五代时,沙陀人李存勖创建后唐,都洛阳,历4王14年,亡于契丹;徐州人李升创建南唐,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历3王38年,亡于北宋。宋代,川峡地区人李顺起义,入据成都,称大蜀王,年号应运,不久被杀;银州党项族人李继迁曾建立西夏国;李合戎于松滋起义,年号太平;李接起义,年号罗平。明代,钱塘人李珍起义,年号天顺;麻城人李添保起义称王,年号武烈;漳州人李新起义,年号洪武;河南新郑人李原起义,称太平王;固原人李文起义,年号真混;米脂人李自成率义军灭明,建立大顺政权,都北京,年号永昌,不久亡于清。清代,云南李天极称帝,年号元兴;湖南李明先起义,年号洪顺;云南李永和起义,年号顺天。此外,唐太宗子曹王李明的后裔李公蕴,建立安南国(今越南)李朝,都今河内,历8主216年;由辽东迁至朝鲜的李氏后裔李成桂,于1392年建立李氏朝鲜,都汉城,传26代,历时500余年。
古往今来,李氏英才辈出,代不乏人。春秋时有著名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李耳,传为《老子》一书的作者。战国时有政治家李克,任中山相,曾向魏文侯提出选拔相国的标准;法家李悝,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水利管李冰,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著名。秦代有政治家李斯,战国末入秦,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了较大作用,后任丞相,对中国文字的统一有一定贡献。汉代有名将李广,音乐家李延年。三国时魏有音韵学家李登。东晋有文学家李充,始创中国图书目录以经史子集分部。隋代有工匠李春,创建著名的赵州桥。唐代有大诗人李白,其诗表现出蔑视封建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诗风雄奇豪放,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唐代还有诗人李绅、李峤、李颀、李益、李贺、李商隐、李群玉,文学家、书法家李阳冰,书法家李邕,画家李昭道、李思训,小说家李复言,史学家李百药,学者李筌、李善,军事家李靖。五代时有词人李珣、李璟(南唐中主)、李煜(李后主),画家李成。北宋有文学家李昉,书法家李建中,画家李公麟,营造专家李诫,名臣李纲。南宋有学者李侗,史学家李心传,女词人李清照,画家李唐、李迪、李嵩,名将李显忠。元代有戏曲作家李直夫,画家李衎,数学家李冶,大将李恒。明代有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经27年艰苦劳动所著成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劳动人民丰富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祖国医药学的一份宝贵遗产。明代还有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戏曲家、文学家李开先,文学家、画家李留芳,文学家李梦阳、李攀龙,画家李在,诗人李东阳。明末清初有哲学家李颙,戏曲作家李玉。清代有文学家、戏曲理论家李调元,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地理学家、文学家李兆洛,文学家李慈铭,画家李方膺、李鲜,小说家李汝珍、李宝嘉,数爱家李善兰,太平天国将领李开芳、李世贤、李秀成,义和团首领之一李来中。近现代,李氏更是人才济济,主要有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水利专家李仪祉,地质学家李四光,植物学家李继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济深,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等。
旅居海外的李氏华人,都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各个领域、各行各业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例如,美籍华人李政道、李元哲,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都是当今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英籍华人李昌云曾获丘吉尔颁发的“雷达博士”奖;李豪曾获新加坡总统颁发的“新加坡乐坛巨星”奖;李旭光被誉为缅甸“玉石大王”;李莱生被誉为马来西亚“橡胶大王”;李国钦被誉为美国“钨矿大王”;原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其祖父是广东大埔人。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菲律宾华人李清泉,曾购买救国公债40万,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现代香港十大财团之首的广东潮州人李嘉诚,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在50位超级富豪中排名第三,拥有财富70亿美元,曾捐资创办汕头大学及潮州医院,在国内兴办许多教育福利事业,与陈嘉庚并称“侨商二嘉”。近年来,被列入“超级富豪榜”的还有:香港的李兆基,排名第4,拥有财富65亿美元;泰国的李石成兄弟,排名第11,拥有55亿美元;香港的李福兆,排名第20,拥有财富超过36亿美元;泰国的李智正,排名第33,拥有财富25亿美元;泰国的李文祥,排名第41,拥有财富23亿美元;新加坡的李成伟家族,排名第46,拥有财富超过20亿美元。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的有:印度尼西亚的李文正、李文明,泰国的李光隆,马来西亚的李爱贤兄弟、李深静、李金友,新加坡的李胡秀叶夫妇、李金塔,澳洲的李明治,斐济的李华业,香港的李兆峰、李乃炜、李立等。
李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许多少数民族的姓氏。明、清时,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土司及巡检中有不少是李姓。清代满洲八旗姓富察氏、李佳氏、萨克达氏、伊喇氏、罕楚氏、乌库里氏大部分改为李氏。瑶族勒雷氏,拉祜族黑苦聪人阿李氏、黄苦聪人亥扣氏,哈尼族哈斗氏,德昂族(原称崩龙族)红崩龙居荣劳氏、花崩龙劳够氏,傈僳族饶利时氏,佤族也龙氏、鲁赛氏、英龙氏,景颇族木日氏、梅普氏、恩孔氏,鄂伦春族尼力吉尔氏,裕固族鄂盖尔氏,白马藏族娃鲁氏等,汉姓均为李。台湾土著、云南兰坪若若人、回、苗、壮、瑶、白、畲、土、賨、侗、水、彝、傣、满、氐、黎、羌、奚、怒、京、朝鲜、契丹、靺鞨、党项、鲜卑、回纥、沙陀、突厥、高车、布衣、仡佬、毛难、仫佬、土家、纳西、蒙古、阿昌、保安、东乡、锡伯、达斡尔等民族中均有李姓。此外,犹太人中也有李姓。作者:谢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