煬讳锟梿ㄦ嶃佸瀮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传统文艺 >> 文艺学术专栏 >> 浏览周口

“道情”考释(5)

2013/12/18 10:48:01 点击数: 【字体:

uo;懿宗命乐工敬纳吹觱栗,初弄道调,上谓是曲误拍之,敬纳乃随拍撰成曲子。”

    2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613页。

    3 《续仙传》曾经记载:“蓝采和手持拍板(简板)唱踏歌行乞于市。”这可能便是道情的最初形式。鼓子词和诸宫调的体式都和唐代的变文有一定的联系。南宋,“道情”又被视为“鼓词”,可见其产生也应更早一些。唐代沿袭历代郊庙制度,民间大建道观,道士们所唱的赞颂歌曲,即“经韵”,逐渐向民间传播,演变为道士们布道劝善的“新经韵”,此亦可能即是所谓的“唱道情”。又据《宋史·乐志》,北宋有道人“欢大曲”,此可能即是沿袭唐宫廷法典歌舞而存在“法曲道情”,在民间存在说唱兼有的“说唱道情”。而此前的所谓“道情”,应是类似歌谣俗曲之类的样式,亦可说成是道情的起源。

    4 周密《武林旧事》卷七,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年版,第144页。

    5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68页。

    6 参[日]小野四平《中国近代白话短篇小说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本文引用了其中的一些材料,予此说明。

    7 《太平广记》中华书局校本,1981年版,第151-152页。

    8 王圻《三才图会》卷三,“器用类”乐器卷,王思义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134页。

    9 康保成《傩戏艺术源流》,广东高教出版社,1999年版,第177页。

    10 徐珂《清稗类钞》,“音乐类·唱道情”,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年版。

    11 朱权《太和正间谱》,引自《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明代卷”,袁震宇、刘明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04页。

    12 小野四平《中国近代白话短篇小说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62页。

    13 见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70页。

    14 对于明代有无道情,任讷在《曲谐》中说:“道情一体,明人之中,尚未见有传作。今世但知板桥有其词,而不知徐灵胎实定其制。灵胎有《洄溪道情》。”其实,这一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前述《庄子叹骷髅》的说唱和《金瓶梅》中的说“道情”已可以说明这一点。此外还有明末归元恭的《万古愁曲》,也是文人拟作的“道情”。

    15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清代的民歌》,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613页。

    16 阿英在“道情”中曾提及戏台上韩湘子小方卿之流对观众的影响,此亦是道情舞台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见《夜航集》中国文联,1993年版,第169页。

    17 阿英《夜航集·道情》,中国文联,1993年版,第169页。

    18 严学坤《“泰州道情”搬上舞台的联想》,《艺术百家》1999年第1期,第86页。作者:孙福轩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道教》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豫剧《天职》在京举行作品研讨会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
缂冩垹鐝#鏍€�閸忓厖绨幋鎴滄粦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鐎广垺鍩涢張宥呭閺堝秴濮熼弶鈩冾儥娴滅儤澧犻幏娑滀粧娴兼艾鎲冲▔銊ュ斀缁旀瑥鍞撮崗顒€鎲�閸忓秷鐭楁竟鐗堟閹板繗顫嗛崣宥夘洯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閸︽澘娼冮敍锟� 濞屽啿宕¢惇渚€鍎滃鐐茬闁叉垶鎸夌捄锟�305閸欙拷 闁喚绱敍锟�450008
閻絻鐦介敍锟�0371-86663763 娴肩姷婀¢敍锟�0371-86663763 閻㈤潧鐡欓柇顔绘閿涙xhenan163@163.com
鐠炵嵒CP婢讹拷11032303閸欙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