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县城东东北角有一座老君台,三丈九尺多 高,从下往上,要经三十三层台阶才能爬到台顶。台上有一座老子庙,在苍松翠柏衬托下,古色古香。老子像两边有两副对联,上联是:一片碧波飞白鹭;下联是半空紫气下青牛。这里每一样古物都有一个故事,台上有一根碗口粗的大铁柱子,它深埋在地下,露在地面上的那一部分,有三尺多长,一个人可以晃动,但十个人也拔也不来。 这就是老子的赶山鞭。
这赶山鞭和老君台是怎样来的呢?故事全在老子身上。
老子五十多岁的时候,常在苦县东门里边宣传自己的主张。苦县县城离他的家乡曲仁里只有十来里路,他每次从县城回家,总要从隐阳山下路过。这座山原来没有名字,因为它很高,山尖子插到云彩眼儿里,把太阳隐着了,所以人们就给他起名叫隐阳山 。这隐阳山北面因为不见太阳,常年冰天雪地,北风尖叫,走路的人从这里经过,身穿皮棉裤皮袄还冻得上牙跟下牙打架,招呼不好就能冻倒这里。山坡上树林里,常有凶猛的野兽出来伤人。山南面,太阳晒得火辣辣的,热得五谷不长,走路人喘不过气来,弄不好就有烤死在这里的危险,山坡上的草棵里常有毒蛇出来咬人。老百姓恨死了这座山。老子每次从这里走过,总要对着山嘟哝一阵:"隐阳山哪隐阳山,你给老百姓造的罪太大了,我恨不能一鞭把你打下去!"
后来老子离开家乡,到秦国讲学去了。说也奇怪,他刚一走,苦县东门里边他讲学的地方一下塌陷下去了,原来那片青青的草地变成了水清见底的的绿湖,湖里长出磨盘一样大的藕叶和各种不同彩色的荷花,湖当中留有一片长着松柏的干地。
再说老子到秦国讲学已经一个多月了,这时候他的青牛已经驮着他飞过函谷关,使他变成了仙体。一天夜里,他的青牛的两眼金光一闪,突然对主人说起话来:"先生,你到这来一个多月了,也不讲回家的事,别忘了家乡百姓正在受着隐阳山带来的痛苦呀!"
老子说:"牛呀,我的老伙计呀,以你说我该咋办哩?"
牛说:"今天晚上,你该回去看看啦。"
"好!"老子听了青牛的话音,就跳上牛背,说:"那就劳累你跑一趟啦。"
青牛"哞"地一声,脚下生起一朵祥云,驮起老子,飘到半空,一抹头朝东,尾巴一拧,一溜火星子往苦县方向飞去了。
来到苦县城上空,青牛"哞"一声,漫空里都长起了紫云,老子定晴一看,见一群白色的鹭鸶向他飞来。一下子把他围在当中,飞着叫着不让他走。他趴在牛背勾头往下一瞅,见自己以前讲学的地方出现一片绿湖,湖水晶莹透底,水里荷花放出红的、黄白、蓝的、绿的、紫的、白的各色光彩,霞光万道,瑞气千条,把水当中干地上那棵大松树也映成彩色的了。
老子紧拉缰绳,按下云头,落到水中那片干地上,白色的鹭鸶也随着他一只只落到水面上。
老子刚刚站稳脚,就见这片水中干地一下子往上长高了七尺。他转身往东面一看,见隐阳山高入云宵,把东边的天空星辰都隐着了。就在这个时候,老子低头一看,见手里的赶牛鞭已经变成铁的,呼的一下子,铁鞭长出几千丈长。这时,老子也随着铁鞭越长越高,越长越大,霎时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牛对他说:"你几年前说过的话,今天夜里该成为事实了。"
老子说:"我早已明白,今夜专程还故乡,意在鞭打隐阳山。"说罢,举起铁鞭,照着正东"哗通"一鞭打下去 ,把隐阳山的整个山顶打得飞了起来。呜的一声,飞落到山东,变成了东岳泰山;又一鞭打下去,把中间的半截打飞到河南西部,成了后来的平顶山;第三鞭下去把下半截打到地底下去了,鞭梢子"铮"地一声飞起,落到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底下去了。
老子收回光秃秃的鞭杆,只见它还有碗口粗细,七丈七尺多长。他把这根铁鞭杆往脚下的土岗了上一插,还露三尺多长一个头,然后骑上青牛,飘然飞起,飞往陕西扶风去了。
后来,人们在老子飞升的土岗子上筑了高台,叫升仙台。这高台三丈九尺多高,泥土把老子插在这里的赶山鞭深深地埋在地下。可是就在修升仙台刚刚完工的那天晚上,赶山鞭自己又从地里冒了出来,还是露在地面三尺多长。到唐朝的时候,高祖李渊尊老子为太上老君,人们就改升仙台,改称老君台。从此,赶山鞭和老君台 就带着它们美丽的神话存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