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542万(2008年底)
【邮编】 455000
【区号】 0372
【区划】辖1个县级市(林州市),4个县(安阳县、滑县、汤阴县、内黄县),4个市辖区(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端,与河北、山西两省毗邻,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底,全市总人口544.6万,其中城镇人口212万,有汉、回、蒙古、满、壮、苗、藏、彝等43个民族。辖1个县级市(林州市),4个县(安阳县、滑县、汤阴县、内黄县),4个市辖区(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46个乡,46个镇,43个街道办事处,220个社区、居委会(市区161个社区),3253个行政村。市区面积543.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04万,建成区面积95平方公里。
安阳地势西高东低。西部系太行山东麓,东部属黄淮海平原,地形复杂多样,平原、山地、丘陵、泊洼分别占总面积的53.8%、29.7%、10.8%、5.7%。最高峰在林州境内的四方垴,海拔1632米;最低处在滑县境内的金堤河沿岸,海拔50米。安阳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1991年以来,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无霜期210天,年平均降水量551.9毫米。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世界唯一的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和魏武王曹操高陵所在地,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早在2.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就在此生活。远古时期的颛顼、帝喾二帝先后在帝丘和亳建都,并葬于此(均在内黄县梁庄乡)。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一带),在此传八代十二王,历时255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朝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安阳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国家规划的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农产品优势区域,是国家确定的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市。全市优质小麦收获面积占全市小麦总面积的84%。滑县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2003年至今连续7年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荣誉称号;汤阴县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进入“中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百强县”行列;内黄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县。
安阳是河南省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食品、纺织、建材、电力、煤炭、烟草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建设了林州市产业集聚区、安阳县产业集聚区、滑县产业集聚区、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内黄县产业集聚区、安阳市新东产业集聚区、安阳市纺织产业集聚区、安阳市产业集聚区、安阳高新产业集聚区等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着力培育壮大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煤化工、食品、纺织、电子信息、新能源七大支柱产业。
安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107国道、大广高速以及在建的石武铁路客运专线纵穿南北,南林高速、济东高速、濮鹤高速以及在建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横贯东西。域内有15条省级公路干线,乡乡有等级客运站,村村通水泥(油)路,国、省干线与农村公路形成了干支相连、四通八达、布局合理的公路网络。安阳至北京动车组开通运营。安阳航空港、陆路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个具有海陆空综合交通优势的枢纽城市正在形成。至2009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5万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55.2公里。
安阳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齐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文化旅游名城、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城,具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A级景区13处,其中,4A级景区6家。有国家森林公园1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航空运动学校1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处。安阳旅游素有“寻三根、品两游”的美誉,即寻文字之根、文化之根、人祖之根,品民族精神游、山水风光游。
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06亿元,增长12.2%。其中,一产增加值144亿元,增长4.2%;二产增加值686亿元,增长13.7%;三产增加值276亿元,增长12.4%。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107.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5.2亿元,居全省第5位,增长10.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2.1亿元,增长2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0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559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为13:62:25,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7%,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