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1096.22
【区号】 0377
【区划】辖卧宛城区、卧龙区、南召县、方城县、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邓州市
一、 市情概貌: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全市现辖2区、10县、1个县级市。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南阳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南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及“智圣”诸葛亮,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科技发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
资源丰富,聚宝藏珍。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也是淮河的源头,水储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林地面积16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51%,是河南省主要的用材林基地。南阳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盛产山茱萸、辛夷花、裕丹参、杜仲等名贵中药材2000多种。南阳是中国矿产品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已探明各类矿产80余种、452处。其中天然碱、红柱石储量为亚洲之冠,蓝晶石、金红石居全国第一。
交通便利,通讯畅达。南阳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穿东西,许平南襄、沪陕高速公路两个“十字”形重要通道为市域城镇与产业发展轴,以邓州和桐柏、西峡、淅川县城为四极,以小城镇为依托,拓展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现代立体交通支撑体系,形成“一体两翼、两圈两轴四极”向心发展、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调推进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南阳机场是全省三大航空港之一,国家东西、南北通讯光缆干线在南阳交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东部产业的梯次转移,南阳作为开拓西部市场的桥头堡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接受地这一区位优势将会进一步凸现。2010年末全年交通运输全年完成客运量16642万人,比上年增长31.4%;货运量15222万吨,增长19.1%;完成旅客周转量127.97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387.8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9%和31.1%。
经济提速,实力增强。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市经济稳定增长,整体结构逐步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初步核算,全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95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1.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17.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37.5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14.4%和11.2%。三次产业结构为20.5:52.0:27.5,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年末全市从业人员675.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1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数1.3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42万人。年末全市城镇在岗职工为70.5万人。全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12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07亿元,增长23.0%。其中:税收收入54.15亿元,增长30.2%,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8.4%,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7.11亿元,增长21.4%。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5.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2.2%、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6.7%、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29.0%、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5.3%。全市13个县(市、区)中有3个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5亿元。
南阳伏牛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矿产企业整合和节约集约用地取得明显成效,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南阳的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对外形象明显提升,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和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
二、 自然资源:
南阳地处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长度在百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条。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可供开采量约8.58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70.35亿立方米,水储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2010年全年共营造林49.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8.2万亩。退耕还林13.05万亩。全市参加义务植树586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1550万株。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森林公园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7.0%。野生植物资源184科927属2298种,野生动物资源28目75科204属320种,国家和省重点保护动物、植物79种;拥有国家和省级自然区6个,面积221.37万亩;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8个,面积6万亩。南阳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种植、加工中草药的自然条件优势和传统习惯,盛产天然中药材就达2357种,产量达2.5亿公斤,其中地道名优药材30余种,品种数量占全国的20%以上,总储量占全省的1/4以上,且多为无污染有机药材。全市已基本建成以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与天麻、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参、内乡黄姜、镇平杜仲、邓州麦冬、唐河栀子、社旗板蓝根等为主体的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方城裕丹参、桐柏桔梗、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猕猴桃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栀子占20%,我市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矿产品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已探明各类矿产84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36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24种,其中天然碱、红柱石储量为亚洲之冠,银矿、蓝晶矿、金红石、硅线石居全国第一,蓝石棉储量为全国第二,铜矿、石墨储量居全省第一,黄金、石油储量居全省第二,且分布集中,组合良好,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南阳独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素有“东方翡翠”之称,探明储量1.957万吨,远景20万吨,是绝无仅有的天然玉石品种。全市矿产资源储量的潜在价值为4247.54亿元,其中14种主要矿产经南阳市地质矿产局测算,其潜在价值达1682亿元。
三、 风景名胜:
南阳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拥有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
南阳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94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80余处,不同专题的博物院馆16处。文物藏品达10万余件。古文化旅游主要有楚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各类古建筑群开发利用系列。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南阳的汉文化遗存,当以画像石、画像砖、陶狗等“南阳汉文化三绝”为代表,从发现的数量、规模、内容、研究及旅游价值,均属全国第一;还有全国最大的古代冶铁作坊-----瓦房庄遗址,规模可观的汉宛城遗址,名满世界的汉代伟大医学家张仲景的祠墓所在地医圣祠,享誉海内外的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之墓。三国历史影响深远,留存的遗迹主要有武侯祠、魏公桥、凤雏台,还有方城的火烧博望古战场、新野的议事台等遗址。古建筑有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有千年古刹香严寺、丹霞寺、水帘寺、菩提寺等,有建筑风格好雕绘艺术独特的社旗山陕会馆,有保存完整的荆紫关清代五里长街,有以地宫内发现“金棺银椁”而引起轰动的邓州福胜寺梵塔,有因范仲淹在邓州写成天下名篇《岳阳楼记》而闻名的“百花洲”等等,均属上乘人文景观。
南阳的自然景观主要是以山水为特色的自然风景,现有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6处,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8个。2010年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86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2%。旅游总收入95.6亿元,增长37.9%。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28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6处。星级酒店37个,旅行社120家。列为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宝天曼,为中原地带唯一保存完整的森林与野生动物类生态区,这里溶洞成群、潭瀑成群、造型地貌成群,是豫西南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和避暑胜地;西峡老界岭是八百里伏牛山的最高顶,这里山峰奇秀,古树参天;南召真武顶风景区位于伏牛山腹地,奇峰竞秀,满目涌翠;神奇的桐柏山奇峰若雕,碧水如画,为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南阳境内发现的大面积恐龙蛋化石群轰动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西峡恐龙蛋生物遗迹博物馆是世界唯一一座恐龙蛋化石原址展馆,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以亚洲第一大水库和南水北调的渠首源头为世人关注,库区碧波荡漾,群山耸立,湖光山色,浑然一体,自然风光优美迷人。位于南阳市区的独山森林公园和麒麟湖,山水相依,景色如画,成了中心城区的后花园。
南阳中心城市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南阳伏牛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内乡县衙、西峡灌河漂流、卧龙岗武侯祠、西峡恐龙遗迹园等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
四、 南阳农业:
南阳市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市。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全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正常年景,粮食总产约占全省11%、全国1%,棉花占全省20%、全国4%,油料占全省13%、全国1.5%,小辣椒约占全国的1/3,肉类总产约占全省13%、全国1%。有6个县市区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3个县市区为国家优质棉基地。南阳黄牛”居全国5大优良品系之首,“南阳黑猪”在全省享有盛名,南阳柞蚕居全省首位。全市有宜林面积1384万亩,占全省的1/4,林木覆盖率35.7%。林、果、药和土特产品资源丰富,有松、杉、泡桐等用材林木30多种,苹果、猕猴桃、柑桔、大枣、板栗、油桐、生漆、银杏等经济林20多种,中药材有山茱萸、辛荑、杜仲、桔梗、丹参、半夏、全蝎、血琥珀八大名产。西峡的猕猴桃、山茱萸、南召的辛夷、桐柏的木瓜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卧龙区的月季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月季之乡”,桐柏的板栗被命名为“河南省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全市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6个。
2010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24.7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3%,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63.06千公顷,增长0.3%;棉花种植面积84.89千公顷,下降20.3%;油料种植面积313.6千公顷,增长2.6%;蔬菜种植面积246.73千公顷,增长3.1%。全年粮食产量584.02万吨,比上年增长0.8%。棉花产量7.68万吨,下降14.6%。油料产量115.08万吨,增长3.3%。肉类总产量68.44万吨,增长1.3%;禽蛋产量31.8万吨,增长1.8%;奶类产量30.3万吨,增长4.6%。“十一五”期间粮食生产连续5年超百亿斤,粮食商品率达到68%。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20.4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2%;农用拖拉机89.73万台,下降5.5%;农用运输车7.11万辆,增长6.6%;农村用电量16.98亿千瓦小时,增长1.7%,化肥施用量(折纯)79.88万吨,增长4.2%;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78千公顷。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以天冠集团、娃哈哈集团为代表的粮食加工产业群,以新纺、南纺集团为代表的棉花加工产业群,以宛西制药、普康集团为代表的中药材加工产业群,以南阳清真食品、南阳肉联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产业群,以三色鸽、乐牛、绿白奶业为代表的乳制品加工产业群,以群英会集团为代表的烟叶加工产业群等一大批产业化龙头组织群体,全市已建成新野蔬菜、香花辣椒、双龙香菇、夏馆山珍、皇路店花生等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16个,其中年交易额上亿元的8个,专业市场年交易总额达82.7亿元,多层次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初步形成。
五、 南阳工业:
2010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1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4.47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轻工业增长22.0%,重工业增长22.7%,轻、重工业比例为43.2:56.8。产品销售率98.1%。规模以上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超过20亿元的达到11个,居前5位的为:纺织业103.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9.44亿元,增长18.5%;农副食品加工业38.28亿元,增长27.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3.36亿元,增长8.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9.57亿元,增长13.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畜肉制品产量比上年增长89.5%,小麦粉增长9.8%,纱增长19.9%,发电量增长16.3%,碳酸钠下降25.0%,水泥下降15.9%,天然原油与上年持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利润总额129.58亿元,增长66.8%。分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利润2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倍;非公有制工业利润93.62亿元,增长41.9%。分行业看,利润总额居前5位的行业大类为:纺织业20.54亿元,增长46.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6.13亿元,增长37.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2.20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9.59亿元,增长64.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14亿元,增长19.5%。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06.51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9.38亿元,增长27.3%。
全市已形成新能源、光电、电力、油碱化工、先进制造、超硬材料、纺织等优势产业。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3万多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1家,其中大中型企业百余家,天冠酒精集团、金冠电气集团、南阳纺织集团、新野棉纺集团、河南油田、乐凯胶片厂等企业已进入全国520家主要企业行列,天冠、新纺、中光学、防爆、二机石油、龙成6家企业入围省百户重点企业,迅天宇、二胶厂、金光数显、福森药业、普康药业、宛西制药、中南公司7家企业进入省50户高成长型企业。南阳工业门类达39个,产品3000余种,其中燃料乙醇、天然碱、防爆电机、感光材料、洁霉素、炼钢连铸结晶器以及保护材料等产品的产量居全国首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4家企业入选“全国创新能力行业十强”,10家企业荣获全省百家优秀民营企业称号,全市已获得5个中国名牌(南防牌防爆电机、中南牌人造金刚石、华石牌石油钻井修井机、拓宝牌玉器饰品、远兴牌工业碳酸钠)、26个河南名牌和30个河南优质产品称号。拥有2个国家级、23个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企业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4个项目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补助、补助资金总额占全省的42%。天冠与中石油成功组建中油天冠集团,普康与中信美国公司签定产权转让合同,迅天宇同美国国际数据公司签定合作协议,新纺、利达光电两家企业成功上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以光电、生物、光伏、超硬材料、新型电力等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成为南阳工业新亮点。我市先后被批准建设国家新能源技术产业基地、省光电产业园(基地)和省生物产业基地。
六、 城镇建设:
南阳市的城镇建设以瞄准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为目标,以推进城镇化为核心,着力构建完善绿色城镇体系,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三头并举”,强力实施中心城市突破战略,带动县城和小城镇发展。呈现出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4.9%。
心城市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坚持拉大框架与完善功能、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并重,完成了一大批路、桥、坝新建改建工程和背街小巷整治工程。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城市环卫和城管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南阳中心城区现常住人口85万,城区面积9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的白河游览区拥有万亩水面,形成北方内陆城市少有的水城、绿城景观,是国家建设部批准的设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县城建设各展所长,竞相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城镇化发展之路。邓州市作为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雏形已经显现,11个县城新建了一大批城市道路、文化广场、公园游园等功能性工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和产业带,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11个县城建成区面积129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130.6万人。全市国家重点镇达到10个,省市重点镇42个。宛城区官庄镇、镇平石佛寺镇先后被建设部命名为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淅川县荆紫关镇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一批具有鲜明历史文化特征和经济基础强劲的建制镇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
七、 基础设施:
南阳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南阳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穿东西,许平南襄、沪陕高速公路两个“十字”形重要通道为市域城镇与产业发展轴,以邓州和桐柏、西峡、淅川县城为四极,以小城镇为依托,拓展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现代立体交通支撑体系,形成“一体两翼、两圈两轴四极”向心发展、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调推进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南阳机场是全省三大航空港之一,国家东西、南北通讯光缆干线在南阳交汇。宁西铁路客运通车,被交通部确定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南阳飞机场是河南三大民用飞机场之一,可直飞广州、北京、上海、深圳、桂林。初步形成了以铁路、航空、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网络的立体交通运输格局。2010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全年完成客运量16642万人,比上年增长31.4%;货运量15222万吨,增长19.1%;完成旅客周转量127.97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387.8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9%和31.1%。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0.28万辆,增长21.0%。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8.77亿元,增长16.9%,其中:邮政业务5.11亿元,电信业务43.66亿元。年末本地移动电话用户359.26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42.31万户,固定电话用户85.63万户,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34.24万门。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86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2%。旅游总收入95.6亿元,增长37.9%。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28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6处。星级酒店37个,旅行社120家。南阳中心城区为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供水、供电、道路建设及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中心城区的白河游览区拥有万亩水面,形成北方内陆城市少有的水城、绿城景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正在努力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
八、 社会事业:
近年来,我市围绕和谐南阳的构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财政支出加大对民生问题的投入。2010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66元,比上年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12元,增长11.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7元,比上年增长1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116元,增长15.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1%。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0.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6.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4.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4.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2.6万人。
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亿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3.7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3.2亿元,农村低保对象43.9万人。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859万元,救助28.6万人次。年末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3.8万张,收养3.6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6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8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3亿元,接受社会捐赠359万元。 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当年招生2.29万人,在校生6.67万人,毕业生1.90万人。成人高校1所,当年招生0.02万人,在校生0.08万人,毕业生0.09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2所,当年招生5.08万人,在校生13.50万人,毕业生4.15万人。普通高中72所,当年招生5.12万人,在校生15.15万人,毕业生5.75万人。初中学校441所,当年招生14.16万人,在校生41.47万人,毕业生12.59万人。普通小学3763所,当年招生21.69万人,在校生112.21万人,毕业生14.2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当年招生192人,在校生93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1.79万人。全年累计发放“两免一补”资金5.09亿元,资助困难学生210万人次。
全年全市科技活动人员1.92万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47亿元;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8家、重点实验室3个;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1项;申请专利1345件,授权专利926件;签订技术合同106份,成交金额3224.1万元;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十一五”期间,南阳先后被授予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光电和生物产业高技术基地,卧龙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晋升为国家级,荣获“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称号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年末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5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6万台件。制定、修订地方标准113项,其中新建标准15项。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达到26个。年末共有5种产品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5种产品拥有“中国名牌产品”称号;43种产品拥有“河南名牌产品”称号。全市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2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地震台站1个,地震遥测台网1个。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个,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个。有线电视用户68.2万户,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5.7%;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5.7%。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4.03万卷(件)。“十一五”期间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7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1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2.7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5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1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4万人,注册护士1.03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技术人员0.11万人,妇幼保健院(所、站)技术人员0.13万人。农村乡(镇)卫生院222个,床位0.7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所有县市区,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925万人,参合率达到99.4%。全年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0块。参加省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获第二名。参加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成人组比赛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3个,团体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筹备工作扎实推进。
九、 投资贸易:
近年来,我市围绕和谐南阳的构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财政支出加大对民生问题的投入。2010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66元,比上年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12元,增长11.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7元,比上年增长1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116元,增长15.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1%。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0.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6.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4.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4.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2.6万人。
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亿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3.7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3.2亿元,农村低保对象43.9万人。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859万元,救助28.6万人次。年末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3.8万张,收养3.6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6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8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3亿元,接受社会捐赠359万元。 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当年招生2.29万人,在校生6.67万人,毕业生1.90万人。成人高校1所,当年招生0.02万人,在校生0.08万人,毕业生0.09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2所,当年招生5.08万人,在校生13.50万人,毕业生4.15万人。普通高中72所,当年招生5.12万人,在校生15.15万人,毕业生5.75万人。初中学校441所,当年招生14.16万人,在校生41.47万人,毕业生12.59万人。普通小学3763所,当年招生21.69万人,在校生112.21万人,毕业生14.2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当年招生192人,在校生93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1.79万人。全年累计发放“两免一补”资金5.09亿元,资助困难学生210万人次。
全年全市科技活动人员1.92万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47亿元;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8家、重点实验室3个;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1项;申请专利1345件,授权专利926件;签订技术合同106份,成交金额3224.1万元;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十一五”期间,南阳先后被授予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光电和生物产业高技术基地,卧龙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晋升为国家级,荣获“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称号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年末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5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6万台件。制定、修订地方标准113项,其中新建标准15项。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达到26个。年末共有5种产品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5种产品拥有“中国名牌产品”称号;43种产品拥有“河南名牌产品”称号。全市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2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地震台站1个,地震遥测台网1个。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个,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个。有线电视用户68.2万户,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5.7%;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5.7%。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4.03万卷(件)。“十一五”期间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7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1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2.7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5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1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4万人,注册护士1.03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技术人员0.11万人,妇幼保健院(所、站)技术人员0.13万人。农村乡(镇)卫生院222个,床位0.7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所有县市区,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925万人,参合率达到99.4%。全年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0块。参加省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获第二名。参加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成人组比赛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3个,团体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筹备工作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