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458.37万(2009年)
【邮编】 461000
【区号】 0374
【区划】辖魏都区、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禹州市、长葛市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东经113°03′~114°190′、北纬33°16′~34°24′。东邻周口市,西交平顶山市,南界漯河市,北依省会郑州市,距离省会仅80公里。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311国道、地方铁路横穿东西;新郑国际机场在北50公里。
许昌市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4.3°C——14.6°C 。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7.2°C——27.4°C ;1月最冷,平均0°C——0.5°C ;年平均降雨量671.1——736.0毫米,无霜期217.5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280小时。境内较大的河流有北汝河、颖河、双洎河和清泥河,水资源总量年平均5.1亿立方米。
许昌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市、鄢陵县、禹州市、襄城县;43个乡,35个镇,20个街道办事处;2250个行政村,167个居委会。其中中国许昌市委、许昌市人民政府驻魏都区。许昌市总人口458.37万,全市城镇化率39.26%,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许昌是豫中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许昌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许昌市、禹州市系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许昌的古文化旅游资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同时,今日许昌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许昌又是“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三国文化研究基地”,许昌是古今优秀文化的聚集地。生态旅游点,许昌也独有特色。
许昌市区地处中原中心,有着独特的独立位置。城区中心位于北纬34'03,东经113'48。市区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仅50千米,有高速公路直达机场,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其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京广铁路纵南北,京珠高速公路与许昌至南阳、许昌至兰考到日照、许昌至登封到洛阳、许昌至扶沟到亳州的高速公路以许昌市为中心形成“米”字形的高速公路框架。高速公路与辖区内密如蛛网的县乡公路相互衔接,构成了纵横交织的交通运输网络。许昌成为名副其实的豫南公路港。“西气东输”天然气输气主管道线路傍市区东侧而过。区位、交通、人文和资源优势给许昌以市区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城市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许昌新区的建设已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标志着推进区已经由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的示范区,变成了按照产城融合理念推进的复合型城市新区,也标志着郑许经济联动发展已经由理念谋划进入到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许昌新区北起许昌和长葛的交界,南至许昌市区的北环路,西到安信快速通道,东达忠武路,规划面积180.4平方公里。许昌新区定位为全国重要的输变电装备制造业基地,是许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将按照现代田园生态城市的标准来建设、经营和发展,面积是目前许昌市区建成区面积的近3倍,规格副厅级。许昌新区当前,以中原电气谷为龙头,突出抓好许继风电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利用许昌新区产业基础好、交通区位优越等优势,围绕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重点、有选择、大力度推进新区招商;在硬环境建设上要进一步凸显新区生态特色,在软环境建设上要使许昌新区成为全市环境创优的标杆;通过健全投融资机制,完善土地挖潜和集约利用机制,探索郑许经济联动发展机制,保证新区良性健康发展。
许昌新区的建设,是一个化农村为城市、变农民为市民的过程,将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使许昌新区建设真正成为民生工程、和谐工程、群众满意工程。
2009年,初步测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176.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7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775.56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263.79亿元,增长1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7284元,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6:65.6:21.8调整为11.6:66.0:22.4,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17.4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9%提高到69.5%。